天天百科

入伏第一天 饮食上多吃四物(生活上少做四件事 平安度夏少生病)

2023-06-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而今年7月16日就正是入伏了。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意思就是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就是我们常说的“冬病夏治”。

因此,入伏后要更加的注重养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入伏第一天,饮食上多吃四物,生活上少做四件事,平安度夏少生病

饮食上多吃四物:

1、莲藕

莲藕微甜而脆,十分爽口,是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的上好食品和滋补佳珍。

在清朝咸丰年间,它被定为御膳贡品。

莲藕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具有清热凉血、止血补血、减肥等功效,非常适合夏季食用。

藕是养生食物,大人小孩儿都能吃,不适应伏天高温的人尤其应该多吃一些。

2、羊肉

羊肉,其肉质细嫩,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容易被消化,也能提升身体抗病能力。

吃牛羊肉、喝羊肉汤,强身健体,补肝明目、补血温经等作用

主要是在伏天,人们吃一些生冷的食物比较多,容易造成脾胃虚寒,而羊肉暖胃生津,可以保护肠胃。

3、薏苡仁

夏季雨水多,再加上长期吹空调,洗澡的次数多,增加湿气缠身的几率,所以多吃一些祛湿气的食物。

薏仁,利湿健脾、祛风胜湿,利肠胃,消水肿,搭配小豆、马齿苋、华花郎、芡实、山楂、淡竹叶,玉米须等小植物泡水是不错的选择。

4、丝瓜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

丝瓜里边含有的——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非常适合伏天食用,有解暑防燥的作用。

并且丝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身都可入药,也有润肤美白、健脑、活血通络的效果。

伏天吃丝瓜,可以做清汤、炖排骨、凉拌等,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除油解腻,缓解没有胃口等表现。

生活上少做四件事:

1、少过度贪凉

夏天虽然很热但是不要过度贪凉哦。

一,不建议长期的在空调房内,长时间吹空调损伤人体的阳气,并且对呼吸道,关节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不要湿发入睡,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时候湿着头发就直接入睡了,会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

三、少吃冰凉食物,冰西瓜,冰水都要少吃,会引起脾胃功能下降。

2、少久坐不动

有些人不爱动,再加上天气热,就更不爱动了。

而长期的久坐,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生命在于运动,久坐的时间长了,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几率。。

建议大家每隔半小时,就起身活动活动,平时也要增加适当的运动。

3、日光暴晒

三伏天烈日高照,长期的接触紫外线,会引起皮肤的损伤,破坏胶原、弹力纤维,导致脱皮,出现斑点,过早衰老等。

此外,天气太热的时候,也很容易引发中暑,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等。

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紫外线最强,这个时段要特别注意防晒。

4、少情绪激动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

天气热,人的脾气容易暴躁,此时我们更要心情,与人交流放慢语速,不急不躁。

生活中出现不顺心的事情,学会适当调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引起心脑血管问题的发生。

如果觉得《入伏第一天 饮食上多吃四物(生活上少做四件事 平安度夏少生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