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舌苔黄厚腻 这是吃出来的脾胃病(懂了这几点让你吃回健康)

2023-06-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你有没有注意到,每次去找中医看病,医生都要让你伸出舌头看看?为什么中医对看舌头这么情有独钟呢?

我们都知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望诊就排在第一位,而望舌头则是望诊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古代称舌诊为“舌鉴”,“鉴”,是镜子的意思,“舌鉴”寓意着我们的舌头就像一面镜子,通过舌诊我们可以看出身体的健康状态,而中医能通过望舌来协助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以及了解预后情况。

现在请你对着镜子伸出舌头看看,看看你的舌质是什么颜色的?你的舌苔长得怎么样呢?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每个人的舌头也各不相同,但世间万物大体皆有规律可循。

舌质主要反应我们身体的正气虚实,舌苔主要反应病邪的性质和深浅,舌质与舌苔联系紧密,它们两者所反映的内容既有重叠,又各有侧重。

不同的舌质和舌苔可以有许许多多的组合,今天我们就专门来谈谈黄厚腻的舌苔。

黄厚腻舌苔是怎样的?

黄厚腻苔是舌苔中的一个组合。拆分开来,分别是黄苔、厚苔、腻苔。这么复杂?不着急,我们慢慢来抽丝剥茧。

▋黄苔

朋友画笔中的太阳经常是黄色的,熊熊燃烧的火焰也是黄色的。黄色象征着热烈与高温。在舌诊中,正常的舌苔颜色是白色的。

“有诸于内,行诸于外”,如果体内有热邪熏蒸,那么苔往往可以表现出黄色,我们便可认为机体有一定的热象。

▋厚苔

苔的厚薄以能不能见到舌体为标准,透过舌苔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舌体为薄,反之为厚。舌苔的厚和薄反应的是邪气的深浅。

我们可以拿石头来做比喻,越靠近的阴暗潮湿地方,石头表面往往长着越厚的绿苔;而远离潮湿之处,石头往往很少有长绿苔。

正常的舌苔是薄的,是由胃气所生。厚苔往往与胃气夹杂湿浊邪气有关,可以反映体内可能存在一定的痰饮、湿食或积滞。

▋腻苔

顾名思义,腻苔呈现的就是一派“油腻”状,舌苔细腻而致密,表面覆盖着一层油腻的粘液。同样,腻苔也与体内的湿浊、痰饮、食积等有关。

以上三者结合起来,即黄厚腻苔,反映的是什么样的内在状况呢?相信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了,即是痰热、湿热、食热积滞等。概括起来,即是体内有“多余的水分”与“热”。

那么哪里来的“多余的水分”与“热”呢?现代人出现黄厚腻苔呀,多是吃出来的!

舌苔黄厚腻来自哪

你是不是经常看到逛街的年轻人一手捧着冰冻的奶茶,一手提着烧烤店新鲜出炉的炸鸡翅、烤羊串;

你是否经常在路边听到小宝宝央求妈妈给他买冰淇淋吃,妈妈最终屈服于宝宝让他如愿以偿;你身边的人是否经常组织无酒不醉、无辣不欢的满汉全席?

▋产生原因

脾主运化,负责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其吸收和运输到全身其他脏腑。

如果经常把冰冻的饮料、雪糕送入口中,这些寒冷的东西会损伤脾阳,影响脾运化水饮的生理功能,久而久之会使得脾气虚衰,导致脾运化水饮的功能障碍,出现湿浊内生,水湿积聚,慢慢就形成了体内“多余的水分”。这时候舌苔可表现为厚苔或者腻苔。

脾喜燥恶湿,体内的湿浊运化不开时,反而会进一步阻碍脾的正常功能,加上煎炸食物、肥甘厚腻之品的投喂,脾它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运化无权,新进来的食物就只能堆积在体内,久而久之形成食积。

食积在体内很容易化热,加上煎炸辛辣的东西本身就是热气的,热邪就渐渐扎根在体内了。这时候舌苔的颜色就可表现为黄色了。

有黄厚腻苔的人,大多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胀、腹痛、打嗝等,大便不调(或易便秘,或易腹泻,或大便易粘厕所等)。

有的人会经常觉得口干口苦,或晨起口中粘腻臭秽。有的人会觉得皮肤油腻,身体困重,总提不起精神。这些都是身体在提示着我们脾胃功能大不如前,需要好好注意身体啦。

《黄帝内经》讲“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脾开窍于口,我们吃的东西直接影响着脾的正常运化功能,而舌苔能较直接地反映脾胃的功能。

《脾胃论》讲“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衰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疾病,不得不引起诸位朋友的重视呀!

正常舌苔可以吃回来

虽然黄厚腻苔代表了脾胃一定程度的受损,体内湿热邪气的存在,但是已经长了黄厚腻苔的朋友们也无需担惊受怕,只要管住贪婪的嘴,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药,正常干净的薄白苔指日可待!

想要拥有正常健康的舌苔,必须饮食有节。每餐不宜过饥过饱,饮食均衡,避免煎炸、肥甘厚腻、生冷冰冻的东西。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燥湿、药食同源的中药,这里为您列举几种:

▋山药

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山药可以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平常可以煮山药粥或清蒸山药来吃,它有独特的淡香和糯糯的口感,久服对于脾、肺、肾有虚证的人们大有裨益。用量:15~30g。

▋薏苡仁

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薏苡仁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的作用。正如薏苡仁外表的干爽干练,它有很好的除湿健脾功能。经典的红豆薏米粥、冬瓜薏米汤等相信大多数人已经耳熟能详,用量:15~30g。

▋白扁豆

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解毒。煮汤、煮粥均可,尤其适合于经常脾虚湿盛泄泻之人。用量:10~30g。

除了食疗有助于健脾益胃,燥湿化痰,动手按按穴位对于健脾化痰也可起到独特的作用,下面小编介绍三个穴位: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有强壮作用,是保健要穴。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上。

▋丰隆

丰隆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是化痰要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中脘

中脘是任脉的穴位,《马氏温灸法》中曾讲到艾灸中脘有“清除胃肠瘀滞,开启、强壮脾胃”的作用。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黄厚腻苔的朋友们除了在日常下功夫之外,如果已经出现了一些症状,在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治的前提下,还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帮助缓解症状。

如果短时间出现了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可以选用保和丸帮助消食导滞,化痰和胃;

如果舌质红或红绛,三焦积热导致口舌生疮,目赤头痛,便秘溲赤,心胸烦热等,可选用黄连解毒丸帮助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如果长期舌苔厚腻,较为水滑,舌质淡红或淡白,肢倦乏力,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想要享受世间更多的美食,必须拥有健康的脾胃,正常干净的舌苔是反应脾胃功能一面明亮的镜子,现在你了解了吗?

作者 | 小茴香

注明:本文系中国中药杂志自媒体平台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或“全景视觉”,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如果觉得《舌苔黄厚腻 这是吃出来的脾胃病(懂了这几点让你吃回健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