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宋代合剂局:官方承办(国字号药品值得信赖)

2023-06-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1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春秋至明清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医对古代人民的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自春秋时期中医理论形成以后,各代都有医学家对中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东汉的张仲景、三国时期的华佗、唐代的孙思邈、宋代的宋慈、明代的李时珍、清朝的叶天士,每一个都是中医学的巨人。

从最开始的基本理论概念,到每个大类具体的发展,中医的发展也如现代医学一样,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完善。

其中宋代是一个经济和文化均高速发展的时代,宋代的“和剂局”是国内最早的中成药制药厂,和剂局整理编著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制药规范。

一、宋代和剂局的发展和没落,曾经造福于民

1.宋代和剂局的名称变迁

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实施变法,各行各业都做出改动。1076年,成立“熟药所”,直属于“太医局”领导。

熟药所的前身是“熟药库”,当成立太医局时,“熟药库”也被跟随着改为熟药所,也被称为“卖药所”。

太医局的主要工作为负责医药教育和管理国内的医药工作,设立熟药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药更加方便一些。

《宋会要》记载,太医局收集常用药和一些季节性或者地方性的用药药方,收购药材制成中成药,因为出售的都是熟药,因此被称为“熟药所”。

宋神宗去世后,虽然熙宁变法中的绝大多数政策都被废除,恢复旧制。但“熟药所”以其丰厚的利润和便民性被保留了下来,并不断在各地增设熟药所。宋朝南迁后,1136年。将熟药所改名为“和剂局”,1148年又改名为“太平惠民局”。

总结起来,最开始熟药所和卖药所是不分开的。后来为了区分两者的工作核心,将两者分工、分开运行。

“熟药所”改名为“医药和剂局”后又改名为“惠民和剂局”,主要负责制成药品。“卖药所”改名为“医药惠民局”,后又改名为“太平惠民局”,主要负责营业贩卖药品。

虽然和剂局的名称经过多次更改,但是它的主要工作并没有发生变化,本质上都是由官方经营的药品买卖机构。和剂局在宋朝经历了一百八十年的运营,它的出现为国营医药提供了借鉴,也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2.和剂局的经营过程

和剂局所用的药材原料由杂买务负责,杂买务是为宫廷采购物品的部门。由于和剂局本身就是制作熟药的部门,因此杂买务一方面通过熟药置换原料药材,一方面从药商处采购。

和剂局如果需要某种药材,一般会优先从官药库领取,如果官药库中库存不足,那么会提前一年把需求呈报给杂买务,杂买务再从药材原产地的药商手中收取。

杂买务也并非直接寻找药商购买药材,而是通过牙人寻找药材,再由监官进行谈判和收购。政府为了防止监官和牙人串通起来贪污腐败,以次充好,制定了相关的条规约束他们。

如果有人检举揭发监官和牙人的违法行为,情况属实的话会给予举报人五十贯钱的奖励,而违法人则会被处以伪滥律断罪并施以惩罚。

和剂局在配置熟药时,严格依照已经被名医确定的药方配置。

宋代医官陈师文在《校订局方进表》记载:“自创局以来, 所有地方, 或取于御药之家, 或得于陈献之士”。熟药被加工好后会送到惠民局保管,为了以防万一,官府会派遣兵士随车保护。

惠民局主要负责药品的保管和售卖工作,古代的药店一般也都有医生坐馆医治病人。

惠民局也不例外,惠民局的工作时间为24小时制,夜间也有官吏值班。如果在夜间有百姓因紧急疾病没有立即从惠民局买到药,那么相关人员会被处以一百杖刑。

从和剂局、惠民局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相关条例规定上看,成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而且惠民局对于贫困的病人都会给予免费治疗,《宋会要》中就有多次“太医熟药局”免费为病人治病的记载。

二、宋代和剂局是朝廷积极为民服务的部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和剂局为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用药困难的情况

在最开始简单地试推行和剂局之后,从1076年至1078年,两年的时间里盈利两万五千贯。虽然数目并不大,但是既能够帮助百姓,又有一定的利润可图,因此才会支持增设熟药所。

惠民局不但日常可以为老百姓们看病抓药,在疫情期间还会提供免费的汤药帮助百姓防治疾病。

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和剂局也常常辅助其他救灾部门积极展开救助。《宋会要辑稿》中记载,1165年,两者地区发生水涝灾害时,朝廷就派出了翰林院的医官和和剂局一起前往灾区救助灾民。

同时,和剂局制作的药品除了供应百姓们使用外,还会在军队有需求时提供药品,在军队中也设有“太平惠民药局”。宋孝宗时期发动的“隆兴北伐”过程中,和剂局为军队供应的药剂多达二十万副。

和剂局的出现对于宋朝社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很多贫苦、难以买到药的百姓都能够在惠民局得到救治。

同时成药由政府同意调配和发放,军队士兵的伤亡率低于其他时期。政府采购原药制作熟药,减少了药商的中间获利,也就减轻了政府的财政支出,间接为宋代政府省下了不少的资金。

宋代和剂局、惠民局的经营为后世药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明清时期的民营药店成立了药行统一管理。

通过官府管控、同行管控和自我管控这三个层面把控药品的质量,在质量管理上借鉴了太明惠民局的管理方式。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

宋代的皇帝一直都很重视医学的发展,早在宋太祖在位时期,得知南方广南西路的百姓在生病后不找医生看病,反而找巫医治疗时,就下诏将《方书》、《本草》两本书向民间普及。

政府一方面通过推广医学著作达到施行仁政、关爱百姓的目的,一方面改变偏远地区百姓固执、落后的认知,提高政府公信力,便于官府治理。

宋太宗时期修编了《太平圣惠方》并大量刊刻和发行,宋政府认为颁发药方符合儒家伦理思想,能够起到“推恩”、“关怀百姓”的作用。

此后的多位皇帝对于《太平圣惠方》多加推广,南宋时期,宋政府修编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与宋徽宗期间成书,又经过多代努力,增补为十卷。

宋代政府编著并推广医书的做法也得到了文人的支持,很多文人在自己作品中都引用了官修医书中的药方,如《通志》、《武林旧事》等古籍对《和剂局方》中“论腊药”的制作过程进行了介绍。

南宋词人周密在《葵辛杂识别集》中评价:“夫《和剂局方》,乃当时精集诸家名方,凡经几名医之手,至提领以从官内臣参校,可谓精矣。”

《和剂局方》经过当时的多位名医校对、鉴定,规范了中成药的制作过程,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该书不但对当时的医学传播有广泛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也是后世官府修订医书的重要参考对象。

3.对后世中成药制作过程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和剂局在组织结构上非常严格,不但有领导人、制药人,还有保管人、监督人、专门辨识药材品质的人、负责采购的人员、守卫和日常勤杂人员。和剂局生产出来的药品都有专门的商标,民营药店不得假冒。制作成品药所需要的药材原材料,由政府统一购买和调拨。

在和剂局制药过程中,也在前人制药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制药工艺做出改进。在中药炮制和制剂方面,和剂局都进行了规范,并依照规范严格生产。

严格的管理架构和合理的制作工艺推动了熟药的制作效率和产量的提高,太平惠民和剂局在当时提高了百姓的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规范化。

宋之后的朝代无论是官营药铺还是民营药铺,都实行了更加严格的行业管理机制,就是因为宋代起到了典范作用。

结语

宋代和剂局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医疗行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尽管随着南宋中后期政府的腐败,局势混乱之下,和剂局的监管机制形同虚设。

制成的药剂也分为优品和劣品两类,其中的优质药成为官吏牟利的工具。但这并非和剂局与惠民局的经营模式有问题,而是当时的政治环境所导致。

并不能因此而否认和剂局为百姓带来的便利,更不能忽略其对后世造成的积极影响。当时修编的《和剂局方》等医学著作对日本也有很大的影响,日本如今的局方也是沿袭该书而来。

参考资料:

《宋会要》《校订局方进表》《宋会要辑稿》《葵辛杂识别集》

如果觉得《宋代合剂局:官方承办(国字号药品值得信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