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上海市政协委员胡海峰:加强中小学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

2023-06-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胡海峰

健康不仅仅是老年人需求,青少年更加需要注重健康。

《“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建立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健全覆盖全市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加强各级各类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学校建设健康教育室。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新渠道,完善健康资讯传播网络,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建立全社会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学术团体、医务人员、媒体在健康科普中的重要作用。

“健康上海2030”还提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把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以中小学为重点,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学校、家庭、社区健康教育相融合。完善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水平。

上海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推动贯彻和落实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中医文化进社区,通过社区讲座、板报宣传、家庭医生等方式,在培养市民大健康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中医文化进校园,培养学生大健康素养方面还比较薄弱,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不论是九年义务制教育还是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对学生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课程均有开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形成健全人格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所调研的各区中,九年义务制阶段,仅1所九年制学校有关于中医文化的选修课,其他学校均为未开设,对中医文化的学习和宣传尚处于空白阶段。北京市早在2012年就全面启动了“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北京市编制统一的中医校本课程(小学版)、(中学版)均已正式启用,通过多学科融合的形式传递生活保健、心理调节、国学等中医文化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中医文化的养生保健大健康理念成效显著。

中小学教育中已经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教育,但这些教育基本上以现代医学和西医科学为主,没有涉及到中医药。也就是说,中学生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医药文化及其保健知识的教育。西医及其现代医学知识和保健知识的教育是必要的,但作为中国人忽视老祖宗留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医药教育,确实是一大遗憾和损失。中医药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还蕴含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许多医学经典中,不仅能够预防疾病,还能够保健,特别是“治未病”理论的实践与应用。

我认为,需要从小培养中学生对西医现代医学和中医传统医学的知识和技术,特别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教育。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社会力量编辑出版中小学中医药传统文化及其保健知识教材,形成系统、专门、有针对性的教育材料;制定上海市中小学中医药文化及保健知识教育体系,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直到七年级,完成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文化和历史内涵的系统教育,从小培养中西医结合保健的理念。此外,要投入更多宣传资源,把中小学中医药传统文化和保健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价值多加宣传,让父母亲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认识到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看

如果觉得《上海市政协委员胡海峰:加强中小学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