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乙肝病毒携带有哪些传染方法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5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乙肝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其对人身体的影响很大,极有危害。小编下面向大家讲解乙肝病毒携带有哪些传染方法,了解乙肝的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

1乙肝病毒携带有哪些传染方法

乙肝病毒只要存在就会传染,而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大小要根据乙肝病毒携带者具体病情来综合分析。本文将一一为你扫清乙肝传染的各类疑惑。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情况下,是属于乙肝病情相对较轻的情况,没有明显的乙肝症状出现,肝功能也已经正常,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大不大?

要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大小,就应该了解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实际上,乙肝之所以会传染是因为乙肝病毒的存在,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是病情较轻,乙肝病毒却依然存在,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样具有传染性,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大不大,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了。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大小主要是要看其体内乙肝病毒的活跃度以及复制程度,取决于血液内病毒水平的高低。乙肝大三阳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血液内病毒水平比较高,是最活跃的传染源;隐藏在人群中尚未检查出来的乙肝大三阳携带者,有潜在的最高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不大,主要可以根据乙肝病毒DNA检查结果来判断,如果乙肝病毒DNA检查为结果为阳性,那么说明此时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相对活跃,传染性也较大;如果乙肝病毒DNA检查为阴性,则说明此时病毒不活跃,传染性也较小。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内有病毒,但复制水平非常低,这样的携带者传染性就比较低。传染性的大小与血清转氨酶高低无关,具有传染性的是病毒,并不是转氨酶。传染源传播潜力的大小,还取决于他的工作或生活方式及其与他人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携带者的日常接触并不能传染,传染需要一定的途径,主要是血液传递、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病情已经相对较轻,但是依然要注意定期检查,并且做好日常养生工作,防止病情恶化。

2针灸会携带艾滋病病毒吗

至于针灸会不会传染疾病,这一点大家说法不一。

正方:艾滋病病毒存在人体的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羊膜水等。病毒通过以下途径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一些人认为,针灸针刺入人体也会很容易地传染爱滋病,因此非常惧怕甚至拒绝采用这种疗法。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针灸本身并没有副作用,也不会传染爱滋病。只要断绝病毒传播途径,就完全可以避免感染。

现在的针灸针很多是单独包装的,都是一次性使用。即便不是一次性针具,医生在使用时也非常重视消毒处理,如使用高效的消毒药液,或进行高温蒸煮等,这些措施都会大大减少交叉感染的机率。

事实上,只要不是针一沾上病毒就扎进你的体内,一般来说就不会感染, 艾滋病毒一暴露在空气中就死了。而且。针灸用的针如果不是一次性的。每次用之前都会消毒。

反方:针灸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手段,重复使用会造成病菌传播、引起交叉感染,消毒过程并不能100%确保安全。尽管目前国内缺乏因针灸传播疾病的统计资料,但国外的一些相关数据表明,乙肝、丙肝、艾滋并性病等都能通过针灸传播。

一般来说,只要严格消毒,不重复使用针,一般是不会造成病菌传播、引起交叉感染,这种情况下,爱滋病是不会通过针灸传染的。

3鼻咽癌的患者均携带什么病毒

鼻咽癌传染吗?专家表示,鼻咽癌本身不是传染源,不具有传染性。但据研究发现,多数患有鼻咽癌的患者均携带一种叫EB病毒,俗称“接吻性病毒”,它是导致鼻咽癌多发的重要杀手。

EB 病毒是一种疱疹样病毒,1964 年首次在非洲 Burkitt’s 淋巴瘤的细胞中发现。肿瘤医院等单位对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 EB 病毒抗原的抗体 VCA — IgA (结构抗原抗体)、 EA — IgA (早期抗原的抗体)以及 EB 病毒 DNA 酶抗体进行测定,发现鼻咽癌患者的阳性反应率及滴度,均比正常人、头颈部其他肿瘤、鼻咽部慢性炎症者,都高得多。同时还发现,从EB 抗体阳性者外周血分离 EB 的长期传代类淋巴母细胞株很不容易,而从鼻咽癌活检组织分离类淋巴细胞株的阳性率即相当高。这一结果提示,鼻咽癌细胞与这些带 EBV 的细胞株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EB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唾液交换,接吻为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其它传播途径还包括打喷嚏、咳嗽、共用餐具和输血。感染者会头痛、发烧、肝脏肿大、脱水、腹泻,病症一般会持续2至4星期,但免疫力差的人病症会持续更久。这种病毒多发于20岁左右的青年人群。因此专家提醒,不要和陌生人接吻,以减少鼻咽癌诱发机率。

总的来说,鼻咽癌不会像其他病菌一样发生传染,只是由于EB病毒的存在会加剧鼻咽癌的诱发,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鼻咽癌具有传染性。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是多种发病因素所致,机体常有脏腑功能失健,如肝、脾、肾素虚,元气不足,“体虚”之本,且患者有受情志损伤,机体产生病理变化,出现气血凝滞或痰浊结聚,经络受阻,局部积聚而成;或痞塞壅结,化火化热,火毒内困而成。对于具体的病理变化一般认为如下:

1、气滞血瘀,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宣,肝藏血失职,血是运行不畅,则气滞血瘀,肝与胆相表里,肝之不能改变可传之于胆,胆经科因之受累,出现耳鸣,耳聋,耳闭;肝气上逆,则头痛,即真头痛。

2、痰浊结聚、情志不遂,肝木乘脾,脾土受伤,则运化失健,水湿内停,痰浊内生,阻滞脉结,气血凝聚,痰浊困结,积结成块。痰之为病,常与寒热风湿相结,于气滞血瘀相随,炭火波与少阳胆经,则成瘰疬、失荣、上石疽,表现为颈部转移性包块;痰水内停于肺窍,则成息肉,产生鼻阻塞。

3、热毒壅滞,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淫之邪侵入肺系,歪斜内蕴不解,于而化热,出现肺气不和,上焦热盛;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肺热迫血离经而行,即出现鼻衄。

以上是关于“鼻咽癌的患者均携带一种叫EB病毒”的文章介绍,专家提示各位患者,疾病一旦被确诊,应该尽早治疗,不得有侥幸心理并拖延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4乙肝患者需知 病毒不会终身携带

病毒携带,不会终身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耐受性逐渐消退,血液内的病毒核酸(HBV DNA)水平逐渐降低,低到某一水平(约为1×104拷贝/毫升),E抗原的滴度也同时降低而转为阴性。因而,E抗原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婴幼儿 期近90%,少年期约50%,青年期约25%,45岁后低于10%。

E抗原阳性期:高感染状态在一定时期是相当稳定的,E抗原和HBV DNA水平非常缓慢地下降,血清转氨酶也持续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病变。E抗原阳性期非常漫长,每年只有5%~10%携带者的E抗原阳性转为阴性,大多数人出现在40岁以后。

抗HBe(+)期:这一时期的大多数携带者已是感染的恢复期,病毒复制趋于静息,血清HBV DNA水平很低或不能检出。

E抗原已经转阴的携带者,表面抗原(HBsAg)要消失还得经过十几年,只有HBsAg消失才算痊愈。极大多数携带者经过漫长的感染期后,携带状态能自行结束。

因为时间非常漫长,有些人误认为乙肝病毒携带是终身的,其实可在生命的不同时期陆续结束感染。

慢性肝病毒携带者多数会逐渐清除病毒而缓慢恢复,大约有25%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某一时期会发病,慢性乙型肝炎几乎都是从携带者发展来的。

携带者不需要护肝药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没有病变,或仅有轻微病变,并不需要护肝药;当前国内外也还没有能消除乙肝病毒免疫耐受性的免疫调节药物。要想用某种药 物清除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目前还没有这种可能性。政府已明令禁止在各种媒体中泛滥的治乙肝广告,但变相的广告还存在,请不要轻信。

携带者不要无端恐惧,你的熟人或父兄患肝硬化或肝癌,是因为存在不同的感染历程,只要你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预防,你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不必顾虑与朋友交往,共餐、握手不会传染他人;结婚、生育,也不必犹豫,乙肝病毒的传播是可以预防的。

然而,约25%的携带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肝炎活动,且不能预知这25%的概率会落到谁的头上,什么时候落到某人的头上,所以,定期检查肝功能是最重要的。

肝脏疾病有时比较隐蔽,有时会呈潜在进展,特别是E抗原阴性的感染者。只要你能定期检查,就不可能漏掉诊断。最重要的措施是:有病毒复制的每3个月、无病毒复制的每6个月检查血清转氨酶就可以了。怀疑有肝硬化者,每6个月还要作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

510%香肠中可能携带肝炎病毒

科学家警告,多达10%的香肠可能具有潜在致命性的病毒,感染这种病毒会引起肝损伤。 他们担心,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感染了戊型肝炎,是因为食用了受污染的猪肉。

原来人们认为食用猪肉而感染肝炎的病例是个案,但是近一年,这种感染病例数量上升了近40%,在2012年达到了657例。

这种病毒通常只会引起相对轻微的症状,例如呕吐,发烧和肌肉疼痛,这些疼痛会在一个月之内自动消除。但是对于老年人、癌症患者、孕妇以及肝脏有问题的人群来说这种病毒就可能是致命的。一般人感染了此种病毒的人死亡率只有2%,但若是孕妇感染了此种病毒,死亡率则上升至20%。

专家告知香肠必须在70℃或158℉下烹煮至少20分钟,才能杀死里面的病毒,但据说英国人并没有将香肠烤足20分钟。测试显示戊型肝炎病毒能在60℃或140℉存活一个小时。

上周由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10%的香肠采样被发现含有病毒。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戊型肝炎一种食源性感染疾病。

在发展中国家,戊型肝炎病毒通常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源进行传播的。戊型肝炎“正渐渐被认为”是一种主流的疾病。所有类型的肝炎都会引起肝脏胀大,严重的还会引起肝脏损伤,肝癌,甚至是死亡。

环球杀手

根据肝脏发炎的程度,可以将肝炎共有五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型肝炎,并导致57000人死亡。

首例戊型肝炎是1955年在印度的新德里被发现的,是由当地的水被污染引起的。这种疾病在卫生条件很差的远东和非洲相当盛行。

戊型肝炎在15到40成人中最为常见,因为这种疾病在儿童中的症状十分温和,不易确诊。科学家们警告,法国科西嘉特产香肠存在携带急性戊型肝炎病毒的风险,这种熏的猪肝脏香肠,通常是生吃。

世界上第一支戊型肝炎疫苗是在2011年由中国当局批准生产的,但并不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效。

超过一半的戊型肝炎感染者是50岁以上的男性,通常这类人饮酒量更大并且他们的肝脏比较脆弱,因而更容易受到感染。

戊型肝炎的病毒对处在孕期的最后三个月孕妇尤其有害,因为它增加了诱发并发症的风险,并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感染了这种病毒的孕妇,死亡率达到了20%。这种病毒还可能通过母体传染给她们的宝宝。

英国特鲁罗市皇家康沃尔郡医院顾问医师兼英国戊型肝炎顶级专家哈利道尔顿博士说:“这正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85%英国猪携带有病毒,这非常的严峻。香肠必须在70℃下烹煮20分钟才能杀死病毒,而大部分的香肠并没有煮够那么长的时间。”

通常香肠被视为是非常不安全的,这种食物中含有猪肝肉、猪血以及动物肠子。(实习编译:叶秀金 审校:邱天华)

如果觉得《乙肝病毒携带有哪些传染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