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年度十大医学突破:新“艾滋疫苗”被质疑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6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临近年关,“十大”评选一般都会相继出炉。这些评选结果真的都能担当起“突破”这个字眼吗?这些评选真的都是真实客观的吗?什么样的评选标准可以使“突破”的预测更有意义?

1年度十大医学突破:新“艾滋疫苗”被质疑

美国《时代》杂志前不久宣布,“中国工人”成为2009年年度人物之一,获得中国人的好评如潮。与此同时,《时代》也评选出了今年的十大医学突破。如何解读这十大医学突破,却有较为复杂的科技背景。

艾滋病新疫苗研发成功列为第二个新突破被质疑

真实和客观是“十大”类成果排行的基石,因此需要专业人员和公众结合进行评选。但是,今年的十大医学突破中的一些突破就面临真实和客观的问题。《时代》把艾滋病新疫苗研发成功列为第二个新突破,理由是可使接种者的感染风险降低31%。其实,艾滋病疫苗是否算是突破是很值得怀疑的。

艾滋病疫苗是指美国和泰国联合研发和进行的一种联合疫苗,称为泰国三期,据称可以将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2%。按照疾病预防的观念,一种疫苗要有80%的预防效果才可以称为成功,也即可以批准生产和上市。但是,由于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困难,现在研究人员认为,即使有些微效果,对艾滋病防治来说就算是一种成功了。31%的预防效果当然要比零好多了。这对于全球每天增加7500起艾滋病病毒新感染病例而言,也是一种极好的保护。

但是,研究人员后来更为严谨的科学分析使得这次疫苗试验有31%的保护性的说法受到强烈质疑。

2泰国艾滋疫苗研制上榜年内10大医学突破

1.乳腺癌X光造影检查术新规定

11月,美国政府医疗顾问小组对乳腺癌筛查规定进行例行信息更新。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认为,女性从50岁开始做乳腺X光检查即可,而不是原来的40岁,检查频率也应由以前的一年一次改为两年一次。

2.艾滋病疫苗初露曙光

9月,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对两种原有疫苗混合而成的新疫苗进行了测试,共有1.6万名志愿者参与。结果表明,这种新疫苗可使接种者感染艾滋病风险降低31%,这是研究者首次证明疫苗能够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3.美国解除干细胞研究限制

3月9日,奥巴马推翻了小布什政府于2001年做出的禁止联邦经费资助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规定。虽然国会仍有一项法令禁止科学家利用联邦经费培育新的胚胎干细胞系,但政府已于12月2日认可了首批13个人体胚胎干细胞系,允许科学家将其用于联邦资助的研究活动,国立卫生研究院还在对数百种干细胞系进行评估。

4.甲型H1N1流感疫苗

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苗成为美国以及北半球其他所有国家的“香饽饽”。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已成功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10月份的头几周,美国到处都出现了等候注射疫苗的“长龙”。

5.皮肤细胞克隆生物

7月,中国科学家使用成年老鼠的皮肤细胞成功克隆出了具有繁殖能力的老鼠。这是第一次利用iPS细胞创造出生物。这一结果首次证明,成年动物的身体组织可以变为各种细胞结构。新方法无需从胚胎中提取细胞,避免了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争议。

3艾滋绝不仅仅是医学问题

但从来没有一种疾病像艾滋病一样,在如此大范围中,如此短时间内,如此凶猛地影响全世界的社会生活秩序;以至于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它第一次为一个疾病召开了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曾郑重指出:目前我们正面对两个新的挑战:恐怖主义和艾滋病。

我们可以为发现艾滋病排出一张时间表:

1981年,美国在同性恋人群中发现卡氏肺囊虫肺炎及卡波济氏肉瘤;

1982年,美国为艾滋病下定义并开展监测;

1984年-1985年,美国应用检测艾滋病方法。事实证明,这一举动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否则他们将糊里糊涂地成为艾滋病魔的爪下之臣;

1985年,法国研究者从非洲病人中分离出HIV—2病毒,汉语名叫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它,就是艾滋病的祸首。

2002年,全球艾滋病感染者的总人数达到了4000万;仅至2001年底,已死去的艾滋病人已达2480万。

艾滋病的脚步快得令人惊讶。目前,时钟每转动24小时,全球就有15000例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时有8000人因艾滋病而死亡。

4艾滋疫苗不是救命稻草

惊讶、期待、狐疑,这是艾滋疫苗问世为国际社会带来的反应。一种能够降低感染HIV病毒风险的疫苗,当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艾滋病一直被视为危险的疾病,现在似乎出现了针对这种病毒的封锁线。

每年世界范围约有200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HIV)病毒,尽管前几年在医学上取得了进步,这种病毒在人体中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但是艾滋病依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自1983年发现HIV病毒以来,寻找对抗这种病毒的疫苗就一直成为科研的中心。但是从一开始这一课题就十分棘手,因此当9月底泰国和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疫苗药物能够在某种程度上(31%)控制艾滋病的发生时,全世界都似乎看到了希望的光亮。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一种疫苗药物带来这么大的反响,尚属首次。

但是日内瓦大学附属医院艾滋科负责人Bernard Hirschel表示,还要小心对待这条消息。“尽管在试验过程中共有16000人参与,单在现实生活中这依然是个小数据。”

5广州艾滋疫苗攻关

由美国基因治疗学会主席詹姆斯·威尔森教授担任所长、中山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组建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山大学疫苗研究所今天正式成立,研究所挂靠在中山三院,将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基因载体技术平台,研发基因疫苗,攻克威胁广东居民生命健康的热带传染病。

此次合作获得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商贸部和中国教育部的批准。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平等共享相关知识产权,美方承诺不限制中山大学按中国的法律进行临床研究和产业化。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等出席了今天的挂牌仪式。疫苗研究所的前期建设经费来自中山大学、广州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及中山三院,总投入2000万元。

威尔森教授接受本报独家专访透露,艾滋病、非典基因疫苗研制的动物实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已全面开展,登革热、乙型和丙型肝炎等的基因疫苗研制将在广东启动。

据介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滋病基因疫苗研制,此前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际艾滋病疫苗发展中心(比尔·盖茨基金会)资助,2005年已在猴子身上激发出保护性的免疫反应,血液里的病毒量下降,一年内将在非洲开展人体临床试验。据悉,可以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基因疫苗,也将在中国开展人体试验。

如果觉得《年度十大医学突破:新“艾滋疫苗”被质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