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耳炎的预防要从幼儿抓起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2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中耳炎该如何预防?很多人的耳部疾患都是在幼年种下的病根,最常见而又为人们所熟知的中耳炎。

1中耳炎的预防要从幼儿抓起

很多人的耳部疾患都是在幼年种下的病根,最常见而又为人们所熟知的中耳炎,在小儿科各类疾病中占极高比例,而该病对听力的影响又是巨大的,甚至会对人的一生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

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积极措施。临床发现,75.8%的中耳炎是感冒引起的。所以说,防止中耳炎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预防感冒。

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应该用干净手帕或餐巾纸帮助其轻轻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以防止鼻涕倒流进入耳内。对于较大的儿童,要指导其正确的揩鼻涕方法,即交替将左右鼻翼压向鼻中隔,不要用手捏紧双侧鼻孔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咽部压力。

预防“麻、腮、风”等急性传染病,是降低中耳炎发病的有效措施。因为发生麻疹、腮腺炎、风疹中任何一种急性传染病,机体的抵抗力都会明显下降,如果病菌的毒力较高,就很容易诱发中耳炎。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是预防中耳炎发生的重要措施。有些家长喜欢为孩子掏耳朵,但所用的工具,如发夹、牙签和大头针等,不但未经消毒,而且十分尖锐锋利,稍不留神就会刺破皮肤和耳膜,从而导致中耳炎。此外,游泳时若耳内灌了水,应及时用棉签或棉球吸出耳内的污水。

2中耳炎

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另外,吸香烟也会引起中耳炎。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还有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如果时间较长的话,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对耳朵造成组织性的损伤,严重时听力下降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状,如中耳炎等。

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3耳病常识 什么是中耳炎

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包括了鼓室、乳突、耳咽管和鼓膜)范围的急性和慢性炎症性病变,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大多数感染性中耳炎为细菌感染性,少数为真菌、结核或其它少见类型感染。主要类型简介如下(详细分类不仅限于以下几种):

急性中耳炎:

1. 急性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常因感冒、急性鼻炎和急性咽炎等出现。乘坐飞机因气压变化后也可能出现,这称为急性航空性中耳炎。急性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导致化脓性中耳炎,需要尽快门诊治疗。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细菌感染,中耳腔内可能出现大量脓液,压力大时会出现鼓膜穿孔,外耳道内流脓,需要立即门诊治疗。

慢性中耳炎:

1.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常因为急性期未治愈迁延而来,也可因为耳咽管功能障碍、鼻咽部占位(如腺样体肥大、鼻咽癌等)压迫、放射治疗等导致,在排除鼻咽部占位后可以行鼓膜置管治疗。

2. 鼓膜穿孔:如果没有化脓,可以行鼓膜修补术治疗。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需要门诊治疗,必要时需要手术。

4. 慢性粘连性中耳炎:此型导致鼓膜严重内陷,听骨链粘连,听力障碍,可以手术,但手术难度比较大。

中耳胆脂瘤:此型危害最大,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面瘫、颅内感染、耳聋等),发现后需尽快手术治疗。

中耳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耳聋,甚至出现面瘫,应该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治疗。

4中耳炎如何治疗用药?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很多病人在治疗中耳炎 时,只知道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中耳炎 的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济南耳鼻喉医院专家指出,一般药物疗法主要是通过抗菌、排脓、消肿。

很多病人在治疗中耳炎 时,只知道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中耳炎 的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济南耳鼻喉医院专家指出,一般药物疗法主要是通过抗菌、排脓、消肿以达到缩小穿孔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实现穿孔的愈合,并且难以根治中耳炎 ,极易复发。

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

是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炎性病灶,鼓膜未修复导致中耳鼓室进水、继发炎症。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并且不同类型的中耳炎治疗方法也各异,比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针对病因(如鼻炎、鼻窦炎 、上呼吸道感染等)进行治疗,可选用滴鼻剂、中成药、抗生素等药物;

急性中耳炎患者除用抗生素外,有耳痛的患者还需要用滴耳剂;慢性中耳乳突炎反复发作者、胆脂瘤型中耳炎 患者应尽早手术。

5如何用药治疗中耳炎?

在和中耳炎的斗争中,滴耳剂是个好帮手。但值得提醒的是,使用滴耳剂也颇有讲究。

人体内耳中除有感受声音的器官??耳蜗外,还有参与维持人体平衡的半规管和前庭。半规管和前庭中有淋巴液,滴耳剂温度若高于或低于淋巴液温度,会刺激半规管,造成淋巴液的异常流动,引起眩晕、恶心等。因此,无论是将滴耳剂放在避光处,还是放冰箱冷藏,使用前都应将滴耳剂放在贴身处,或在手上握一会儿,使温度与体温接近,以保证用药安全。

此外,使用滴耳剂时,患耳外耳道应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滴耳剂沿外耳道缓慢流入耳内。每日3次,每次3?5。滴药后别马上坐起来,患耳朝上应保持3?5或5?10分钟,以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如果觉得《中耳炎的预防要从幼儿抓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