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牙周病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60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牙周病,牙周病是否可以在家自我诊断?一起来看看自我诊断牙周病的方法。

1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牙周病

牙周炎可以在家做自我诊断吗?有哪些方法?

牙周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腔疾病,牙周炎主要分为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坏死性牙周病。很多患者起初并不是很严重,由于忽视了病情,导致治疗困难。

牙周炎有自我诊断的方法:

1、刷牙、或吃东西的时候留有血迹;

2、牙根暴露、化脓;照镜子看看,如果有牙龈红肿,一碰就出血的情况,也说明有牙龈炎。

轻微的牙龈出血是早期牙龈炎的指征,此时应改用软毛保健牙刷刷牙。

牙周炎患者要及时进行彻底治疗。牙周炎患者经过治疗后,仍应终生自我维护牙周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专业维护,以防止牙周炎的复发。

2牙周病 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

为了迎接3·15消费者权益日,由中国消费者报社主办的“口腔健康与和谐消费”口腔专家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办。与会专家认为,口腔保健是人体健康的第一关,成人口腔护理的首要关键是预防牙周病。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口腔专家指出,口腔常见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有很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在口腔有表现,常常可通过口腔健康检查而发现。

牙周病不但导致牙齿脱落,且可引起心脏等多种全身疾病

牙周疾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齿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的疾病。根据疾病侵犯的部位分为两大类:牙龈炎和牙周炎。牙周病对于多数人来说,它的病因主要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牙齿周围堆积了大量的菌斑、牙石,为细菌的聚集与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牙病主要症状是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牙龈溢脓,咀嚼无力,牙齿松动。 目前,公众已充分认识到龋齿(蛀牙)对口腔健康的危害。然而,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危害性更甚于龋齿的牙周病却十分陌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荣文笙博士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牙周病的危害,“龋齿只会坏掉一颗牙,而牙周病会导致一排牙齿脱落”。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2/3的人患有牙周疾病。它是35岁以上人群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 牙周疾病不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率极高疾病的重要成因。有报告称,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和中风的几率分别为牙周正常者的1.4倍和2.1倍。口腔卫生差者容易发生牙周病,牙周病会增加呼吸道病原菌在患者咽部的定植,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其发生慢性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2倍。患重症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危险性是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30%与牙源性感染有关;细菌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并进入血液,可引发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系列病理反应,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此外,牙周疾病作为感染病灶,还能引起多种炎症,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虹膜睫状体炎及某些皮肤病等。 由上可见,防治牙周疾病是确保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烟民高发牙周病,孕妇和上班族也多受牙周疾患侵扰

烟民是牙周病高发人群。牙周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始动因素牙菌斑,以及口腔卫生不良、牙石、食物嵌塞等促进因素。其中吸烟是引起牙周疾病的促进因素之一。吸烟时烟草燃烧的热和积聚的产物是局部性刺激剂,使牙龈角化增加和牙面出现棕色柏油样沉积物,促进牙菌斑和牙石量增多,易诱发或加重牙周疾病 的症状。此外,吸烟可以使口腔黏膜形成白斑,长期含着烟在上、下唇间,会使口腔的灰白斑继续受高温的刺激,而出现皲裂和溃疡。经久不愈的溃疡,也是致癌的因素之一。 孕妇须严防牙周病。美国牙周病专家大卫·帕克特副教授说:“牙周病患者的口腔犹如一个‘细菌蓄水池’,尤其是牙床下,更是装满数以万计的细菌。这些细菌并非永远都在口腔内活动,它们会跟着血液的循环,进入身体其他部位如心脏或子宫,使这些部位受感染而发炎。” 上班族易受牙周病侵扰。研究表明,精神紧张的人比正常人更少从事体育锻炼,更易吸烟、酗酒而产生易怒,孤僻,更少注意自我口腔卫生保健。 牙周病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压力,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因素是精神压力的一种情绪反应,它可能是与牙周病关系最密切的因素。顽固性牙周病患者表现出对牙科治疗的不愉快感、痛感以及消极依赖、自我相对脆弱的人格特征。精神压力常常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反过来又加深心理负面影响,产生强而持久的心理应激,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而致病。

牙周疾病可以通过生活细节自行察觉,自我保健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冯希平教授说,牙周疾病可以通过生活细节自行察觉:刷牙时或咬食物时牙龈出血(牙刷或食物上有血迹);牙龈红肿、碰时易出血,牙面有牙石;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度、咬物无力、牙根暴露;有口臭,轻压牙龈可有脓溢出;部分齿列的密合度改变。 对此专家提示从以下方面进行牙周保健: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坚持“竖刷牙法”,弃用“横刷牙法”。儿童晚上刷牙更重要,这样有利于口腔清洁,防止龋齿、牙周疾病的发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含糖食品,特别是少吃软性甜食,多吃富含纤维的耐嚼食物,这样会增加唾液分泌,有利于清洁牙面。多吃肉、蛋、蔬菜、瓜果等有益于牙齿健康的食物;增加牙齿及口腔的抗病能力。根据自身情况选购牙膏(含氟、含中草药)、牙刷、牙线,利用牙刷或手指做牙龈按摩,经常进行叩齿运动,有利于牙齿的稳健;定期做口腔保健,儿童每半年,成人每年都要做一次口腔牙齿检查。发现牙病及早治疗,每半年去医院洗一次牙,除掉牙结石,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为了保护牙齿,奉劝烟民少抽烟,最好能戒烟。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认为,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部分,是人类健康文明的一个窗口和标志,广大群众应当坚持培养合理的口腔护理习惯,以科学的、全面的口腔疾病预防知识为导向进行日常护理,从而保证终生有一副健康的牙齿,也是为全身心的健康提供保障。

口腔健康消费不能盲从,应以预防口腔疾病为核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口腔护理在我国成为了一个日渐庞大的市场。有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口腔清洁用品市场规模达到75个亿,其中牙膏产品实现销售40亿支(以65g/支的标准计算);2005年我国牙膏规模达45亿支,中国口腔清洁用品市场的规模将接近78亿元。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1亿元。 在激烈的竞争中,以牙膏为代表的口腔护理企业甚至开始有意无意地将消费者引入“误区”。一些企业推崇的“防蛀、固齿”概念成功地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也引来诸多牙膏企业的争相追捧,一时间“防蛀、固齿”成为几乎所有牙膏都必备的元素。消费者在选购牙膏时只能以个人口味习惯、价格、包装等因素加以区隔,而以消费者为导向、以预防口腔疾病为核心的消费趋势却被众厂商遗忘。 在专家看来,这种盲目推崇防蛀的做法未必可取,因为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口腔护理产品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而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比较特殊,必须因人、因时而异。以前,我们的牙齿健康宣传重点在儿童身上,他们主要面临的是龋齿问题。所以,老百姓对龋齿的认识相对充分一些,而对牙周疾病的认识却很不够。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主任王前虎先生表示,消费者应培养健康、合理的口腔预防保健消费观,根据自身口腔健康需求认真选购口腔清洁用品。同时,就商家而言,有责任做到:正确引导消费、实现和谐消费。一方面,在产品研发和投放中,真正以消费者的口腔健康为己任;另一方面,在市场宣传和推广时,从消费者的口腔健康出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真实、全面的消费参考。

中国口腔卫生事业任重道远 2001年,经过与业界专家多次讨论,卫生部最终下达了《2010年中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

规划的总目标有五个,可以归纳为三个建立、一个加强、一个实现,具体为:建立牙病防治的协调机制,牙病防治指导网络、口腔健康数据库;加强口腔健康促进与教育;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目标。前四个目标是实现最后目标的基础与保障,体现了以农村和初级卫生保健为重点的方针。上述文件的形成说明我国政府对于人民口腔保健的不断重视,对我国口腔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口腔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2003年统计,全国有注册口腔医生近6万人,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10倍;口腔医学院、系84所,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5倍,招生能力近2000人。我国口腔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人力资源短缺、水平有待提高,且分布不均;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公众口腔保健意识还有待加强。以口腔医师和人口比为例,发达国家平均4000人左右有一名牙科医生,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1000多人有一名牙科医生,我国则是平均2万多人才有一名口腔医师。因此,我国口腔卫生事业发展还需做出不懈努力,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3口腔专家谈牙周病常见认识误区

专家简介:付云副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

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专科主任

专家介绍:广东省牙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届全国牙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欧洲访问学习一年。回国后,在国内率先开展并推广全球最先进的牙周病无痛诊疗技术—Vector牙周治疗,深受病患者欢迎。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是健康的门户。所以,维护口腔健康事关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然而,大家对于口腔科的疾病,却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1:“老掉牙”是正常现象,不可避免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目标是“8020”,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可见,老掉牙并不是正常现象。事实上也是可以避免的。。西方人有个好习惯:定期到牙诊所,牙齿没病也看医生。尽可能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其实是一笔比较划算的经济账,因为即使你三个月看一次牙医,但在牙齿上花钱的总量,加起来也会比得了大病再找牙医便宜,而且不用受牙痛之苦。从医生的角度讲,我们也希望大家早一点来,防范未然。如果小病小忍,大病大忍,实在忍不住了才来看医生的话,那问题往往已经比较严重,花费增加不说,治疗效果也很难理想了。

误区2:我一天刷两次牙,已经足够清洁口腔了

即使刷牙方法正确,通常也只能清除50%的牙菌斑。因为有一些牙菌斑躲藏在牙间隙里面,牙刷是无法刷到的。所以,西方人喜欢用牙线、漱口水,增加清洁牙齿的效果。事实上我们不仅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更要把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用于牙龈萎缩的患者)做为我们日常护理口腔的措施,这样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清洁口腔的目的。

误区3:我的牙齿和牙肉没有发炎,因为一点儿也不痛啊!

口腔的许多慢性病,如常见的慢性牙周炎,慢性根尖周炎等,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很少甚至完全没有疼痛的感觉的。这类疾病,正如糖尿病等一些全身性疾病一样,到你感觉到不适的时候,已经处于比较晚期或者严重的阶段了。正如跳进开水的青蛙因为难以忍受高温一跃而出拯救了自己,而在凉水锅里的青蛙却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慢性的过程,同样值得大家重视。

误区4:牙齿和牙肉发炎了,吃点消炎药就好了

消炎药在治疗口腔常见疾病比如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炎中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一般只在特殊情况下作辅助治疗。要想彻底治疗这些疾病,必须到医院找口腔科医生。如果只用消炎药来治疗这些疾病时,不仅浪费金钱,同时又没有解决问题,这些问题还会反复出现,甚至因为消炎药的的使用而可能暂时掩盖疾病的严重程度。

根据《第二次我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人均失牙11颗。这说明,龋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则发展为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导致牙齿过早丧失等,已经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民间传说“牙痛不是病”,但现代医学证明,口腔疾病还可能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加重糖尿病等;口腔健康使人充分地咀嚼,享受美味佳肴。牙齿在语言、美容、仪表特别是心理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在社交活动中,牙齿就是人的第二张名片。想要看上去年轻,就一定要注重口腔的健康。当然如果连一日三餐都不能愉快的享受,还谈什么生活质量?

4定期洗牙 预防牙周病

龋齿(即蛀牙)及齿龈炎(牙周病)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龋齿是由于食物中残留的渣滓,细菌,唾液在口腔中形成粘性极强的齿菌斑(牙菌膜),并聚集在牙齿及牙龈边缘四周,当口腔中含有糖分时,两者会聚合而产生酸性,从而侵蚀牙齿的珐琅质。若这种酸性状态不断持续,牙齿表面的珐琅质最终会被溶蚀而形成小洞,最后形成龋齿。

而齿龈炎也是由于齿斑菌所致,它聚集在牙龈周围,刺激牙龈,使得牙齿和牙根的连接部分松开,由于牙根收缩而形成缝隙,齿斑菌就在这个温床中滋长,造成牙齿松动现象。这是牙周病的初期病征,这时会有牙肉出血、红肿、疼痛酸软,并且有口臭。

洗牙是治疗轻微牙周病的最常用的方法。假若轻微的牙周病得不到治疗的话,牙周膜会进一步侵害牙龈形成牙周袋(囊洞),牙石和牙菌膜会在牙袋内积聚,这时可能会出现牙肉生疮、肿胀、流脓,以致牙齿松动,情况严重者会令牙齿在完好无损下完全脱落。

牙医指出,亚洲人患牙周病的情况较西方人严重,这是由他们往往忽视洗牙的重要性,因此很容易令原本情况轻微的牙患,演变成为牙周病,因此他建议应该定期洗牙。

至于蛀牙的问题,家长及学校方面,应及早关注小朋友的牙齿健康问题,尽量减轻孩子的蛀牙问题。

5牙缺失可能引起牙周病

缺牙部位造成咀嚼功能减退

因为一个牙缺失常常造成一侧牙的废用,结果引起缺牙侧的牙因为废用而牙周病、龋病的发生率增加,对颌牙因无接触而伸长造成食物嵌塞,而另一侧的牙因为负担加重而过度磨耗也易造成食物嵌塞,发生牙周病、龋病。

长期缺牙相邻牙容易倾斜

因为缺牙容易形成牙间隙,继而发生食物嵌塞、牙周病,对颌牙伸长造成早接触或干扰,从而导致咬牙合紊乱。

牙缺失会引起颞下颌病变

缺牙严重者容易出现张口受限、关节疼痛、关节弹响等问题。当然,颞颌关节紊乱症病因复杂,并且长期的颞颌关节紊乱在临床上治愈困难。但缺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病因之一。

另外,前牙的缺失影响美观和发音。鉴于以上因素,建议拔牙后的患者一定要按时到医院镶上假牙。

如果觉得《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牙周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