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8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治疗哮喘的方法很多,中医根据发时“攻邪治标”,平时“扶正治本”的原则,在缓解期对病人进行“根本性”的治疗,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长期的宣传教育,病人和家属也都知道阳气旺盛的夏季是治疗哮喘的绝

1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

一般地说,寒性哮喘(病人面色苍白、怕冷、痰稀白、小便清长)在夏天进行冬病夏治效果较好,而小儿哮喘的效果尤其好。因为“纯阴纯阳”之体的小儿脏腑娇嫩、夹杂症少,对穴位敷贴的药物刺激十分敏感。我们常用白前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姜汁等制成的药剂,敷于小儿的肺俞、百劳、膏肓、檀中等穴,并通过脉冲电流对药物进行穴位皮下渗透、黏膜吸收,使经络之气传导,全身气血协调,脏腑器官得以营养,达到治本的目的。

凡是4周岁以上、以寒喘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均可接受以上治疗。一般当年夏季(常选7月中旬-8月中旬)治疗6次,每次20分钟,以后连续两年夏季再进行治疗,约半数患儿可望治愈,其余也可获不同程度缓解。

在穴位敷贴治疗哮喘期间,家长只要督促孩子不游泳、不吃冷饮,当天不洗冷水澡,以免寒气入侵即可。小儿惧怕针药,穴位敷贴却毫无痛苦,患儿的密切配合也保证了预期疗效的实现。

2夏季如何用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令三伏,机体各种机能通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外治穴位贴敷,针推按摩、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药浴、饮食药膳等扶助正气,可以使患者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本周起生命周刊将开设江苏省中医院冬病夏治系列专栏。

中医认为哮喘反复发作,主要是人体肺脾肾三个脏腑的不足,“痰”滞体内,中医称为“伏痰”,在治疗时注重从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等方面入手,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进行全身整体的调节,能改善全身免疫缺陷,这无疑可以弥补单一西医气道局部抗炎治疗的不足。

夏季穴位敷贴法防治小儿哮喘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夏季三伏天在背部穴位敷贴辛温化痰的药物,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使皮肤充血来预防哮喘。三伏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此时借“天之阳气”助辛温香燥药物之威力,鼓舞人体阳气,使药物通过经络气血传导到病变所在脏腑,起到温化“伏痰”,扶助正气的作用,使正气渐复,机体免疫力增强,从而治本控制哮喘发作。

穴位外敷药物常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使用时将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盲、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夏季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敷贴10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个夏季。

穴位外敷药物后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甚或烧灼感、刺麻痒感。刺麻痒感产生后病人会不自主地搔抓,尤其是小儿,搔抓后不能使痒感减轻,反而引起疼痛,痒感可持续4~5天,甚至整个贴敷过程。皮肤发红不需处理。产生刺麻痒感时,让患者不要搔抓,若痒感难以忍受时,可在局部涂擦止痒的药物,如皮炎平霜等。穴位外敷药物后一部分患者局部都会起泡,泡内为淡黄色液体,时间短的几小时即可消失,长的可持续数天水泡才完全吸收结痂。起泡的大小、程度,与气候冷热及贴敷时间长短有关,气候炎热及贴敷时间长,容易起泡,反之起泡的速度缓慢。水泡小的让它自然吸收,或在水泡表面涂一些氧氟沙星凝胶;如水泡大的,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水泡排除水液,保持皮肤不擦破并干燥,外涂擦氧氟沙星凝胶或用艾条灸均可。若水泡破裂不小心感染的,局部涂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护。绝大多数患者贴敷处结痂脱落后不形成瘢痕,但有个别病人可能局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这可能与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有关。如果穴位外敷药物后局部反应比较强烈的人则不适合该疗法。但要说明的是,我们从许多病人中发现,贴敷处出现痛、痒、起泡等反应者,临床效果较好。

今年我院儿科开展冬病夏治工作,将拓宽服务领域,扩大适应症范围,增加治疗手段。夏季穴位敷贴法除了防治哮喘之外,还可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反复发作荨麻疹、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怕冷、胃痛、腹泻者。今年夏季的穴位敷贴疗法开展时间为6月15日~8月30日,地点在儿科门诊诊室。

冬病夏治并不局限为药物外敷治疗,根据患儿体质特点及中医辨证要求,也可给予口服中药汤剂。还可配合药浴、拔罐、推拿、饮食指导等疗法综合施治,以提高疗效。

3药物敷贴法治疗小儿肺炎

肺炎经治疗,迁延不愈,痰多者,可采用敷贴的方法进行治疗。

(1)药物:葱白、艾叶各6g。

用法:共捣烂,敷脐眼。另取一份,在虎口上刺至微血后,将药包上,烧退即去药。用于小儿肺炎有高热者。

(2)药物:白芥子末、面粉各30g。

用法:将上药加水调粘成糊状,用纱布包后,敷贴背部肺俞穴。每日1次,每次约15分钟,出现皮肤发红为止,连敷3日。

(3)药物:桔梗、吴茱萸、白芥子各1g。

用法:共研细末,用白酒调成糊状,敷贴肺俞穴(背部) 、膻中穴(两乳中间)、涌泉穴(足底部),1日1次,每次3~5小时,7天1个疗程。

(4)药物:大黄、芒硝、大蒜各15~30g。

用法:先将前两药研为细末,将大蒜捣烂成泥状,将药末掺匀调成糊状,敷膻中穴,用纱布敷盖,胶布固定,如皮肤未出现反应,可连用3~5天,有反应者可立即停用。

(5)药物:天花粉、黄柏、乳香、没药、樟脑、大黄、生天南星、白芷等,各15~30g。

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取3~5g以老陈醋调和成糊状,置于纱布上,贴于胸部膻中穴,背部肺俞穴,每12小时更换1次,7天为1个疗程。

4小儿哮喘 试试中医穴位按摩法

按揉膻中

此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症。

点按天突

此穴位于胸骨切迹上方正中凹陷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点按天突穴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5小儿哮喘治疗三大法宝

饮食治疗、避免与过敏原接触、体育锻炼,这这三大“法宝”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还能增强患儿体质,从根本上减少哮喘的发作。

法宝1:哮喘患儿饮食“六不过”

广东人对饮食历来都非常讲究,生病的时候对“吃”更是小心翼翼。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陈岩峰说,在门诊,不少哮喘患儿的家长总会咨询哪些食物要忌口,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一般来讲,哮喘患者饮食上有“六不过”原则:不过咸、不过甜、不过腻、不过激(刺激)、不过敏、不过饱。

医生建议,哮喘患儿不宜吃海鲜、高蛋白的食物,比如虾、蟹等,这些很可能是孩子的过敏原。过甜、过腻的食物容易蕴积生痰。而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辣酱、大葱等要注意避免,韭菜、地瓜、黄豆等容易产气的食物也应少吃。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儿的食管括约肌比较松弛,吃得太饱容易形成胃食道反流,食物、胃酸等反流到食管,对咽喉、气管形成刺激,尤其容易诱发哮喘发作。

食品、饲料及药物制剂的添加剂都可以引起哮喘,比如酒石黄、氯化苯甲烃铵、次亚硫酸氢盐。所以,家长给孩子买食物的时候要看看食品防腐剂里是否含有次亚硫酸盐及经黄色染料,含有以上成分的食物容易诱发哮喘。

法宝2:家居整洁,避免接触过敏原

哮喘实际上就是一个过敏反应,感冒病毒、细菌、花粉等都可以诱发哮喘发作。当哮喘患儿接触过敏原会突发咳嗽、气急等过敏性哮喘的表现。

在秋季,进入哮喘高发期时,患儿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在家居生活中,过敏原无处不在,宠物猫狗、地毯、尘螨、蟑螂等等

都是引起过敏的因素。其中,最常见的过敏原是尘螨,超过一半的哮喘患者中对尘螨过敏。这些小虫子广泛分布在被褥、床垫、枕头,布沙发、地毯、毛绒玩具等家居用

品中。专家提醒患儿家长,要保持家居环境的干燥与整洁,在家打扫卫生时,要多用吸尘器,避免扬起灰尘。

法宝3:适量运动,加强耐寒训练

中医认为哮喘患者有三虚:脾虚、气虚、肾虚。陈岩峰说,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反而哮喘门诊量增加了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度,儿童对冷热变化适应能力反而下降了,稍微一遇到降温就感冒,诱发哮喘发作。

哮喘患儿要加强耐寒训练,用冷水洗脸,不用穿得过厚。平时加强体育锻炼,首选的运动项目就是游泳,在秋冬季最好选择室内恒温的游泳池。同时,慢跑、骑自行车、体操等运动都适合哮喘患儿。通常,体育运动在缓解期或在抗炎药物配合的情况下进行,但要避免竞争性强的体育项目,比如短跑、篮球比赛等。记住,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不宜做运动。

(1) 优质蛋白饮食:瘦猪肉、鸡蛋、豆类等

(2) 含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苹果、淮山、莲子等

(3) 调节免疫功能的食品:菌类能调节免疫功能,比如香菇、蘑菇含有香菇多糖、蘑菇多糖,这些食物可增强人体抵抗力

(4) 抗氧化营养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等。微量元素硒在海带、海蜇等含量丰富。

如果觉得《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