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3毫米 10分钟白内障手术其实很简单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8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老年性白内障到底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没有办法可以避免?人老了,是否都会得白内障?近视眼是不是不容易得白内障?经常接触电脑是不是就容易得白内障?

13毫米,10分钟白内障手术其实很简单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摘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海伦·凯勒以她奔涌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真情的世界、一个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和一个让人目不暇接的艺术宝库,作者在她虚构的三天光明中集中表现了她对正常的人类生活的向往和礼赞。

“要当好一名眼科医生,第一,要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第二,患者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去争取。”这是阴正勤教授对西南医院眼科中心所有年轻医生说过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阴教授内心对患者深切的悲悯和强烈的责任心。

有一次,西南医院眼科派出的一个医疗队来到西藏,见到一位60多岁的老妈妈。老妈妈一共生了6个孩子,可后面3个孩子,她就从来没见到过,因为西藏高原强烈的紫外线,让她的眼睛过早地患上了白内障,又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很早就失明了。西南医院的医生为她做了手术,失明二十多年的她终于见到自己的3个亲生儿子。

2006年,阴教授参加了国家卫生部组织的“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她说,在西部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中,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达50%左右,在农村,有很多人因为观念落后、经济问题等原因没有得到治疗,面临失明的危险。

初夏,在简洁的办公室里,换下戎装的阴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的事业以及她和许多白内障患者的“不解之缘”。

老化,引起白内障的主要原因

经常有读者来信问,老年性白内障到底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没有办法可以避免?人老了,是否都会得白内障?近视眼是不是不容易得白内障?经常接触电脑是不是就容易得白内障?种种疑问,看出老百姓对老年性白内障的关注,也看出对老年性白内障认识的匮乏。

阴教授指出:“引起白内障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化。”老年性白内障本身就属于一种退行性的改变,通俗一点,就是一种老化性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谁都会得。如果把眼睛比喻成照相机的话,那么,晶状体就是镜头,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个镜头不仅伸缩、调节功能都会下降,而且还会因为镜片老化,而变得浑浊、不透明。

阴教授说,白内障不会因为您患有近视而避免,因为患有近视的人眼睛一样要老化;也不会因为您接触电脑多,就增加危险,因为电脑的辐射属于红外线以下的低频辐射,一般不会引起白内障;只有紫外线高频辐射才会引起辐射性白内障。西藏紫外线强,常年居住在西藏的人患白内障的年龄就比一般人早。

“所以,只要老化存在,老年性白内障就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

单纯靠食物不能预防白内障

如果说,有一种食物或者药物可以避免白内障,相信有很多人都会义无反顾,不惜重金购买。现在不少虚假广告正是利用老百姓这种心态,大做文章。那到底有没有这样的食物或者药物呢?

阴教授认为,严格说来,食物没有预防作用,更不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但一些抗衰老、抗氧化、防紫外线的药物或者措施可以减缓白内障的发展。在阴教授的带领下,西南医院眼科中心曾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发现抗氧化剂确实能够起到延缓白内障发展的作用,但不能对老年性白内障起到完全的预防效果。比如白内停,它含有一些晶体在代谢过程中生长的生物因子和维生素,可以延缓部分人白内障的发展,但是,它没有根本的治疗作用。阴教授告诉记者,她父亲也有白内障,点了此类药物之后,十多年来发展缓慢;但她的母亲同样患有白内障,也点同样的药,但没用,很早就做了手术。因此,她肯定地告诉记者,药物延缓白内障的作用因人而异,不可能有根本的治疗作用。

视力0.5以下,就需要做白内障手术

什么才是治疗白内障最根本的方法呢?目前最好的方式是手术治疗,阴教授如是说。

不少患者认为,手术最好是能免则免。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也是没有必要的。随着医学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发展很快,已经非常成熟。

据阴教授介绍,白内障手术非常简单,“点麻药,然后在显微镜下,开一个3毫米左右的切口,用超乳仪,慢慢吸出混浊的晶体,轻轻一吸,然后再把人工晶状体折叠,从切口放进去,再展开。一个白内障手术一般只需10分钟左右。”此外,白内障手术还有不少的优点:第一,成功率非常高。第二,患者痛苦小。第三,患者无需住院,做完就可以回家,很方便。

“总之,手术仍然是白内障患者的最佳选择。”阴教授呼吁,老百姓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不要等到看不见了才做手术。过去有种看法认为,“晶状体熟了才做手术”,但现在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阴教授认为,视力0.3左右,至少0.2以下,就需要做白内障手术。当然根据患者的要求,还可以提前做。比如有的患者白内障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而患者又要开车,虽然有0.5的视力,也可以提前做。“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有的人70岁都不需要做手术,而有的人60岁左右就需要手术呢?这是因为白内障在每个人的发展速度快慢不同,有些人发展得快,有些人发展得慢。但是,到了90岁,基本上每个人都要做手术。”

如今,市面上出现不少打着“治疗白内障”幌子的很多“药品”,阴教授认为,“这是在耽误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予以杜绝。”

孩子也有白内障

白内障不只是老人的专利,在关注老年性白内障的同时,阴教授也呼吁关注一下那些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她说,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应该在出生后3个月内做手术,否则,会因为长期的失明,而影响孩子视觉神经的发育。即使将来手术,视力也不能得到完全恢复。但是,很多家长、甚至不少基层医生都误以为应该“大一点再做手术”,让孩子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阴教授曾经接诊一位9岁左右的白内障患者。孩子5岁的时候因为患一种全身疾病,并发了白内障,就再也看不到了。很多医生因为孩子患有全身疾病,都不愿为他做手术,阴教授当时想,“这孩子患有全身疾病已经够可怜了,如果还看不见,那岂不是太悲惨?”于是,她顶住很多压力,冒着风险,给孩子做了手术。拆线那天,孩子睁开眼睛后,说了一句话:“我以为我再也看不见爸爸妈妈了。”她说,听到这句话时,她觉得她所付出的一切,已经得到最大的报答了。让五彩缤纷的世界永远不要在世人的眼中消失,这就是一个眼科大夫最朴素的愿望!

2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方法

白内障是人类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虽然尚无药物能有效地抑制白内障的形成或阻止它的进一步发展,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混浊的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

但是由于白内障手术方法和医疗器械的改进,已将手术切口缩小到不需缝合的程度,手术效果大大提高,术后人工晶体植入术,又将白内障手术视力增加,甚至恢复到正常,手术后可以再不用戴又重又厚的镜子了,由于手术方法改进,高度近视的透明晶体(半透明晶体),白内障未成熟期都可以手术,尽早地恢复视力,早日脱盲。

3治疗白内障把握手术时机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具有明亮健康的眼睛,特别是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家长。目前,手术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那么,先天性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时机是什么时候呢?另外,许多家长认为做完手术就一劳永逸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专家简介:陈伟蓉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白内障科主任

从事眼科临床实践20余年,对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表面麻醉下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其手术处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

先天性白内障什么时候动手术较好?

陈伟蓉教授介绍道:“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先天性白内障是可以治疗的,目前手术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并不是越早做手术越好,要根据患儿具体病情把握手术的时机,一般与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减退程度、晶状体混浊部位、以及范围有关。”

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是决定患儿能否恢复视力的重要环节,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

1、若患儿出生后即有双眼完全性白内障,由于正常的外界光线被完全遮蔽,视网膜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发育严重受影响。这类患儿应尽早手术。一般出生后1~2个月内手术,最迟不超过6个月。

另一眼应在第一眼手术后1周内进行手术,术后单眼遮盖不能超过1周,以防手术后单眼遮盖而发生形觉剥夺性弱视。

2、双眼不完全性白内障:若双眼视力低于0.1,不能窥见眼底者,亦应当争取早日手术。

3、对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位于瞳孔区,或双眼视力低于0.3者,应在2~3岁时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4、对局限性晶状体混浊,平时不影响玩耍,视力在0.3以上者手术可推迟到4~5岁进行,但不能晚于6岁,否则可能造成不可逆性弱视。

5、风疹综合征患者不宜过早手术,因为在感染早期,风疹病毒还存在于晶状体内,手术时可造成病毒释放而引起虹膜炎,一般主张在2~4岁时进行手术。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早期手术很重要,手术后还应及早配戴矫正眼镜,以免发生弱视,以后再根据患者眼球发育,及视力情况行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

手术只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开始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眼球正处在一个不断发育、不断改变的关键阶段。与成人白内障相比,儿童在术后更容易出现强烈的炎症反应、后发性白内障、弱视、继发性青光眼、眼球震颤等并发症。如果出现这些并发症,势必影响到患儿的远期视力。

陈伟蓉教授指出:“手术只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漫长过程中的第一步,因为,手术后还有一系列的并发症需要预防和护理,可以说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百分之百存在,如果家长护理不得当很容易患复发性白内障。

另外,患儿做完手术后,眼睛处于高度远视状态,需要戴眼镜来恢复部分视力。眼球处于不断发育过程的患儿度数变化很快,所以要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并验光。

同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会伴有弱视现象,需要通过外界的刺激促进眼睛快速发育。”

家长要重视随访 坚持定期复诊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个别家长没有认识到随访的重要性,未能做到坚持定期复诊,任由疾病发展,直到出现症状才回到医院检查。而这时往往已经过了治疗的关键时期,孩子的预后情况则不容乐观。

一些家长在带孩子复诊时的确存在一些困难,如时间、距离、经济等问题。家长和医生之间要保持沟通,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4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时机

由于医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过去白内障必须等到完全“成熟”,患眼看不见时才能手术,病人需要长期忍受低视力的烦恼与痛苦,时至今日,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创新与改进,医疗技术进展,尤其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应用与开展,使白内障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大为提高,病人无需再等到完全失明时才做手术,而是当白内障药物治疗无效又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时,便可接受手术。而且早做手术,对有经验的医生来说,手术风险并不增加。对不同的病人来说,接受手术的早晚时机,可有较大的不同。对一个从事精细工作、需要较多视力的人,可以早些手术。目前在发达国家患眼视力在0.5接受手术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我国有这样要求的病例也在不断增加;对一个不要求较高视力的人,可以等到视力较差时手术也未尝不可。总之何时接受手术治疗,必须从病人的实际要求出发,医患双方商量,以确定手术时机。

此外,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对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有条件的医院,患者在手术之前必须进行眼A超及角膜曲率的测定,精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只有在手术中植入了合适的人工晶体,才能在术后获得好的视力。

总之,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从实际出发,让病人早日摆脱白内障造成的痛苦,使病人及时看到一个明亮清澈的世界已成为现实。

5治疗白内障一定要手术吗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手术并不是唯一的方法,除了手术外还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他治疗方法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白内障手术无年龄限制,医院曾经为百岁的老人做过白内障手术,也给儿童做过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术后效果非常好。年龄大没关系,主要看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如糖尿病患者,血糖要控制稳定才可考虑;有高血压的,血压也要控制稳定才考虑。

专家也给出了肯定意见,“目前手术是根治白内障的唯一有效办法,药物治疗尚无明显疗效。”专家提醒,白内障治疗不应该等到成熟再手术,而应该尽早发现,只要影响视力即可手术,这样更利于手术的操作,手术时间更短,从而减少损伤,风险更小,术后效果更好。

白内障手术后怎么进行视力矫正?

1、人工晶状体

摘除白内障后在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房型的人工晶状体仅使物象放大1%~2%。术后可迅速恢复视力、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无环形暗点,周边视野正常。人工晶状体为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最好方法,已得到普遍应用。目前正在开发研究可调节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以便使患者在术后不戴眼镜下保持较好的远、近视力。

2、角膜接触镜

可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屈折力,使其接近正视。物像放大率为7%-12%,无球面差,无环形暗点,周边视野正常,可用于单眼无晶状体眼,但需经常戴上取出,老年人操作困难。

3、眼镜

采用高度正球面镜片进行矫正。它可使物像放大20%-35%,因此单眼使用时,因双眼物像不等,不能融合,而发生复视,因此不能用于单眼白内障术后的患者。可用于双眼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戴用后可产生环形暗点,视野受限,且有球面差。应用眼镜矫正比较方便经济。

如果觉得《3毫米 10分钟白内障手术其实很简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