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肾病最怕弹奏“死亡三部曲”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7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提起肾病,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慢性疾病。从初起发病到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除少数急性肾病数月内发病外,大多数的肾病发展都将经历数年至十数年的时间。

1肾病最怕弹奏“死亡三部曲”

肾病患者莫伴“死亡三部曲”行走

在医学领域中,有人形象的将肾病的发展过程——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称之为“死亡三部曲”。由此,使得肾病患者当中流传下来一句话,“得了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发展为尿毒症”。

对于肾病患者而言,究竟其认为并不可怕的慢性肾炎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肾衰竭、进而滑向可怕的尿毒症呢?

“死亡第一曲”悄然谱成

慢性肾炎,作为“死亡三部曲”中的第一曲,其来临常常悄无声息。

慢性肾炎的发生实际上就是肾脏发生纤维化的过程。肾脏组织发生纤维化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改变,是在创伤、感染、炎症、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反应以及遗传基因异常等多种机体内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以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为特征的不同肾病发生的不良结局。

换言之,肾脏纤维化使得肾脏组织结构发生改变,肾脏功能经历由健康——损伤——损坏——丧失的恶化链过程。

当这些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肾脏内的组织、细胞将会发生纤维化变性,肾脏正常功能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慢性肾炎发生时,肾脏组织受损程度相对较轻,尚处于肾脏发生现维化的初期阶段,肾脏纤维化渐进、进展过程迁延时长,致使患者在临床上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任何的不良症状。

即使可能出现一些诸如腰酸、疲乏、身体轻度浮肿、食欲欠佳、血压偏高、轻度贫血等症状,或是有人在体检中偶然获知自己的血尿检查有轻微的指标变化,这些无关痛痒的小情况往往很难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肾病已经发生而尤不自知。

2什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有一些病人去医院看病时,经常会听到医生讲某某病人患了"慢性肾衰",不知是怎么回事。实际上"肾衰"就是医生把慢性肾功能衰竭缩减后的一种习惯叫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经过数月或数年,出现肾功能减退,导致身体内的代谢废物(尿毒症毒素)和水分积聚在体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此时的肾脏功能被称为"衰竭"。许多病者在肾功能刚开始减退时未能察觉,直到肾脏受损已超过70%以上才被发现。临床上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四个阶段,即肾贮备力下降期(代偿阶段)、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

肾脏功能对疾病的损害有着较大的适应能力,即常说的代偿能力。就是说肾脏只有部分损害或损害较轻时,则肾脏本身完全可以自我调节,病人并无肾衰的表现。但这个代偿性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尤如一个大气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刚刚给它充气的一段时间内,气球是不会损害的,当然继续充气,超过气球的承受能力时,气球就会爆炸,在这个充气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不同的阶段。肾脏功能也是如此,一般来说,按照肾功能衰竭的情况,常将其分为4期。

一、肾贮备力下降期:假设整个肾功能正常时肾的贮备能力为100%(临床上通常用肌酐清除率作指标),则此时的肾小球滤过率虽有所减少,但仍达30%一70%以上,此时肾的贮备力虽下降,但肾的排泄功能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临床上病人可无任何感觉和无氮质血症。此期血肌酐常正常。

二、肾功能不全期:即常说的氮质血症期,是慢性肾衰的序幕,此时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到正常的20%一30%,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已有些损害,可有轻微的氮质血症,肾浓缩功能有轻度损害常表现为多尿和夜尿,并可有轻度贫血。本阶段在通常情况下,常无明显症状,但若机体有额外负担,如血容量不足、感染、尿路梗阻或使用肾毒性药物等,病者则可迅速地出现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症状,如纠正了额外负担后,症状可逆转。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此期血肌酐常有所升高。

三、肾功能衰竭期:当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正常的11%~20%时,机体内环境已长期地、持续地不正常,出现较明显的氮质血症,贫血亦较明显,浓缩功能明显障碍常表现为等张尿、夜尿,以及水、电解质失调,如轻或中度代谢性酸中毒、水钠潴留、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一般无高钾血症,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期血肌酐常在451~707μmo1/L之间。

四、肾功能衰竭晚期(尿毒症):当上述肾功能衰竭期进一步发展,残存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5%一10%,就进入肾衰的晚期,亦即尿毒症。上述肾衰的临床表现更明显,并出现严重的各系统症状,胃肠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更加明显。此期血肌酐常大于707μmo1/L。

3肾功能衰竭被误诊

什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它是如何发生的?慢性肾衰竭的发生主要是继发而来,比如说一些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的表现就是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肾脏不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比较复杂,在原发性肾脏病中,最常见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慢性肾功能衰竭总发病率的半数以上(约50--70),慢性肾盂肾炎约占四分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动脉硬化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可以威胁到生命的重症疾病,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由于该病早期表现不典型,而且可出现任何一个系统的症状,因而,容易误诊为某一个系统的疾病,特别的那些没有明显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如出现无力、疲乏、体力下降、腹痛、腹泻、呕吐或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朋友。

以上向大家讲解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易被误诊,大家不可不防,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可以威胁到生命的重症疾病,疏于防范就等于对自身健康不负责。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只要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4怎样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前公认急性肾衰的诊断标准为:数日至数周内肾小球滤过功能呈进行性急剧下降,血肌酐每日升高44-88umol/L(0.5-1.0mg/dl)。临床上凡遇到任何一位氮质血症患者且进行性加重时,在诊为ARF之前,首先要排除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上某些诱因作用使肾功能急剧恶化的情况,对于ABF与病史不清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广此时B型超声检查肾脏大小 (尤其肾皮质厚度)及血肌酐(能反映3-4令月前血肌酐水平)化验将很有帮助。双肾增大或正常,指甲肌酐正常者为急性肾衰,双肾缩小或正常,指甲肌酐水平升高,则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此外钙磷代谢异常,贫血程度等亦可供参考。

ARF诊断成立之后,—则着重于其病因诊断,包括肾前性,肾实质性及肾后性三大类。肾前性指肾脏供血不足,肾有效血容量减少引起ARF;但尚未导致肾脏器质性病变。肾后性指尿路梗阻引起的ARF。肾实质性系指各种肾小管疾病,间质小管及肾小血管病变引起的ARF。此时应依据较为详细的病史和体检,尿液检查,血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尽早明确其病因。肾后性 ARF须首先排,特别对没有肾缺血和肾毒性接触史的病人。体检上膀胱是否充盈,及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和腹部平片)等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肾后性ARF。肾前性ARF与肾实质性 ARF(尤指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鉴别主要依据尿液诊断指数和补液试验。肾前性者往往有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拿,尿比重≥ 1.18,尿钠<2omEq/L,尿渗透压≥400mOsm/L,尿肌酐/血肌酐 >40,肾衰指数<1,尿钠排泄分数40mEq/L,尿渗透压<400mOsm/L,尿肌酣血肌酐< 20,肾衰指数>1,尿钠排泄分数>1。当然这些指标并不是绝对 的。留尿前不宜使用利尿剂及甘露醇等药物,否则干扰结果。

个别休克病人收集不到尿液,可测中心静脉压以辅助鉴别,肾前性者小于0.49kPa,而肾实质性ARF时正常或偏高。临床上难以鉴别肾实质性与肾前性者,可小心地予补液500-1000ml,若病人血容量已纠正,、血压正常,而尿量仍少,氮质血症无改善;则支持肾性ARF。在除外肾前牲和肾后性ARF.后即考虑为肾性ARF,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实质性ARF最常见的病因。肾突质性ARF按病变部位又可分为四种:肾小管疾病(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肾间质病变(如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疾病(如重症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及肾血管疾病:(如肾脏小血管炎及微血管病变)。再就要弄清肾实质性ARF是否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这有助于正确及时地治疗。

对病因不明,无法解释肾功能急剧下降原因的病人,难以确诊又无明显出血倾向等禁忌证者宜行肾活检,该法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可靠的方法。

5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第一,肾前性AIIP,导致肾前性A11P的主要原因有:

(1)、有效血容量不足,常见于胃肠道体液丢失;使用利尿剂、大面积烧伤、低蛋白血症等。

(2)心功能衰竭,见于心肌病、心瓣膜功能异常、心包填塞等。

(3)全身血管扩张,见于败血症、过敏反应、麻醉意外等。

(4)肾动脉收缩导致肾脏缺血。

如果觉得《肾病最怕弹奏“死亡三部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