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肾炎的几个误区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4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功能障碍,那么肾炎的几个误区有哪些呢?

1肾炎的几个误区

小时候,长辈常教导我们,凡事都要端正思想。治病也是如此,需要患者端正对疾病的思想认识,以免步入歧途,影响康复。

腰酸≠肾炎

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妈说,她患有腰酸毛病好多年了,总怀疑自己肾脏有毛病,可到医院检查,却始终没查出肾脏有什么异常。她感到很奇怪,因为她听人说,腰酸有可能是患了肾炎。腰酸真的可以与肾炎划等号吗?

答案是否定的。肾炎特别是急性期肾炎,由于肾组织充血、水肿,可以出现腰酸的症状,但这种腰酸常伴有肾炎的其他一些表现,如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等。一些非肾炎性肾脏病,特别是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肾脏肿瘤等,也有明显的腰酸症状,常为单侧性。当然,许多非肾脏疾病,特别是腰肌劳损者,腰酸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常在受凉后加剧,平卧后可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另外,还有不少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等,也常伴有腰酸症状。因此,腰酸要结合其他检查才能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不可轻易放弃治疗

钢厂的退休职工老李患慢性肾炎多年了,经过系统治疗,症状完全消失,多次肾功能检查也都正常。他高兴地说,终于可以不用服药,可以自由地吃喝玩耍了。临床上,像老李这样的患者还不少,在他们看来,症状消失、肾功能正常就意味着可以放弃治疗了。其实,这是犯了轻敌之错。

肾脏是由近2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有排泄代谢产物、调节人体内环境稳定及内分泌等功能。它的代偿能力很强,通常情况下,只要有半数肾单位正常运作就可以完成这些功能,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捐献了一个肾脏救治尿毒症患者,自己仍可以正常生活的道理。现在,最常见的肾功能检查方法是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但这两项指标在肾功能单位损害50%左右时,化验结果大多仍然正常,只有在损害超过70%以上才出现异常。因此,即便肾功能检测正常也不能完全放弃治疗,须由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定。

尿蛋白越多,病情越重?

门诊,一个患肾炎的小伙子郁闷不安地告诉医生,他每次化验尿液,尿中蛋白质总是有2~3个“+”的符号,弄得他及家人总是紧张得不得了。在他看来,尿中蛋白“+”的符号越多就说明肾炎越严重。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片面认识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尿蛋白是肾炎重要的异常化验结果,其量多少与肾脏病的进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尿中蛋白质量多不一定表明病变严重。例如,有些肾脏病患者,尿中蛋白质可以很多,但是肾脏病变却并不是很严重,应用激素等治疗后,大多可以明显好转,甚至治愈。还有一些肾脏病患者,治疗效果很差,长期肾脏病变,致使肾组织大量遭到破坏,尿中蛋白质渐渐减少,可实际上病情严重恶化,已到尿毒症的早期。因此,完全凭尿检查结果来判断肾炎的严重程度,是非常片面的。

肾炎患者限盐而不是禁盐

陈伯患肾炎十多年了,他曾看到一些书中说,肾炎患者应绝对禁盐,少吃蛋白质,以素食为主。于是他像奉了圣旨一般遵照执行,要求老伴每次做菜都得先给他留一份不放盐的。陈伯的自我保护措施有效吗?让我们看看医生是怎么说的。

盐为人体的重要成分,与许多生理功能,特别是循环系统功能有密切关系。盐要靠每日饮食来补充,人体每天摄入的盐量,因饮食内容、习惯等而明显不同。在急性肾炎、严重肾病综合征、严重高血压病等导致肾脏病、慢性肾炎尿毒症晚期时,必须严格限盐。但一般的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大多还能保持盐的代谢平衡,因此不必绝对忌盐,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当然,为了减少肾脏的负担,一般仍不宜过多摄盐。

临床上让肾炎患者少吃蛋白质,多吃素食,是因为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肾功能障碍时,这些产物排泄受阻,会给人体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另外,蛋白质中的某些氨基酸,可使肾脏内血流及压力发生改变,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总的来说,肾炎患者不宜进食过多蛋白质。但是,由于人体新陈代谢需要蛋白质,如果单纯素食(当然,素食中也包括一部分蛋白质),摄入蛋白质太少,人体必将动用组织中的蛋白质,这样就会对整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一般肾炎患者不能完全以素食为主,而应摄入一些质量较高而对肾脏排泄要求较低的蛋白质,例如牛奶、鸡蛋等。在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已有尿毒症而又未能进行透析时,蛋白质的摄入可以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量明显上升,危及生命。

2肾炎的保健常识

这里就让专家来为您详细介绍下日常生活中一些肾炎的保健常识。

1、急性伴高度水肿由于常有少、一过性氮质血症,应采取低盐、低蛋白饮食,限制水的摄入。待水肿消退后,血压亦可正常,氮质血症亦消失,可转为普通饮食。这是肾炎的保健基础所在。

2、肾炎患者应当注意水与钠的摄入量,水肿未消退,应严格予以控制。由于尿中大量排出蛋白,造成低蛋白血症,可以给予优质量蛋白质饮食如牛奶、鸡蛋、瘦肉,但亦应有一定量,一般以每日100克左右为宜。同时,由于存在高脂血症,肾炎的保健应限制富含油脂,胆固醇的食物。

3、肾炎的保健中应严格按糖尿病的要求控制饮食,因为控制饮食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尤为重要。轻型者经饮食控制后可有效地降。而糖尿病肾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是主要的手段。其原则是限制淀粉等含糖高的食物,选择优质蛋白食物,不宜吃动物脂肪,而应采用植物油烹调。

个人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肾炎的保健方面的注意点也会有所侧重。做好肾炎的保健,是患者及其亲友都应该关注的。建议您先咨询下我们的在线专家,来了解更多有关肾炎的保健方面的知识。

3肾炎患者的误区

误区1:忌盐。医学上对肾炎患者的盐的摄入是很严格的,主张这类患者“限盐”,但并非许多人认为的“忌盐”。盐是机体组织代谢必不可少的元素,长期禁盐不仅起不到缓解病情的作用,反而会使许多脏器功能下降,不利于恢复,轻者使病情迁延,重者危及生命。通常情况下,若无明显浮肿和高血压,每日补充3~5g食盐即可;重度水肿或高血压者,可适当减少盐的摄入,每日1~3g或遵医嘱为宜。

误区2:肾炎是治不好的顽症。其实肾炎不仅能治,而且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或可以控制的。疗效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诊疗是否及时、合理,并与患者自身的调理有关(如饮食、休息)。人们产生这种不正确的观点,一是由于肾炎本身发病很隐匿,早期不易被察觉,当大量的肾组织发生损伤、功能丧失时才去就诊,则为时已晚;二是一些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自身感觉很好,认为病情已痊愈,忽视了巩固期的治疗及随访,当感觉不适再去就诊时,疾病的性质已发生本质的变化。因此每一位肾病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的发展。

4脂肪肝常识误区

脂肪肝已成为现今最普遍的肝病之一,目前普通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已达到20%至30%,超过乙肝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

人们对脂肪肝常识普遍存在八大误区:

(1)脂肪肝是亚健康,不是病,不用治疗——持有这个想法的人占据很大的比例。这是导致脂肪肝患者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2)只有饮酒、肥胖的人才会患脂肪肝——饮酒、肥胖都只是诱发脂肪肝的原因,其他还有多种情况会导致脂肪肝,比如药物性脂肪肝、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等。

(3)脂肪肝是良性病,不会发展成肝炎、肝硬化、肝癌——据统计,由于人们对脂肪肝治疗不够重视,很多人发展为中重度脂肪肝,已成为诱发脂肪型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诱发疾病。

(4)脂肪肝只是肝病,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无关——脂肪肝也可以算是富贵病,中重度脂肪肝常常引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

5急救常识误区

很多时候,影视剧在知识传播方面有着比书籍更广泛的影响力。然而,如今的影视剧中却总充斥着种种常识性错误,特别是医学急救方面。在专家看来,这有可能误导观众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采取错误的做法,并因此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下面,请随我们来一一纠正吧。

喉咙卡鱼刺 吞食物不管用

案例:《奋斗》中,杨奶奶因为喉咙卡了一根鱼刺,便开始使劲吃山药,想把刺顶下去。

点评:喉咙里卡了东西,不管吃什么往下顶都是错误的。因为如果卡住的东西比较大或是横着卡住,再吃东西硬顶,很容易伤害食管,而且很多时候吞东西也不一定能起效。

正确的方法是:卡住鱼刺最好去医院。若发现有人用手抓住自己的喉咙,却不能说话时,说明可能是有异物堵住了呼吸道,应立即采取哈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被救人身后,以拳头的大拇指和食指侧对准被救者的上腹部,另一手握紧该拳头,使劲快速向上方挤压。急救时要控制力度,对较小的孩子要用力稍减。

野外被咬 别用嘴吸毒

案例:《宫心计》中,刘三好被毒蛇咬伤,经过的皇帝发现了就立刻用嘴为其吸蛇毒。

点评:野外被咬时,并不提倡用这种民间方法。因为如果口中有溃疡或存在嘴唇皮肤破损等情况时,毒液可能通过溃破处威胁到施救者。有龋齿、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人也不能使用这种施救方法,有时候,即使有龋齿也未必能感觉到,所以还是尽量少用。

正确的方法是:被咬后,立刻原地坐下或躺下,迅速用鞋带、裤带等绑扎伤口近心端,并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还可用冰块、冰水等冷敷伤口周围,以减缓毒素的扩散和吸收。呼救,由急救人员尽快将人用担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溺水 先判断再处理

案例:《医者仁心》中,丁海在泳池发现一中年男人溺水,招呼周围人拉上来后,立刻开始进行胸部按压。

点评:影视剧中对于游泳溺水者的施救镜头,很多都会忽视重要的第一项,即立刻检查溺水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如果是在野外池塘等地溺水,还应该立刻清除口腔、鼻腔内的泥沙或水草等杂物。

正确的方法是:在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后,还要看是否有心跳。如果没有,应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情况下,立即让其仰卧,头部后仰使下巴抬高,进行胸部按压, 并人工呼吸来进行现场施救,然后迅速将溺水者送到附近医院继续抢救。另外,也不是所有溺水者都需要控水,如果溺水者还有呼吸和心跳,就用不着控水。

急救要抢黄金10分钟

除上述三种外,影视剧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医学常识错误。如有的剧中,一旦心脏停止跳动,旁边的仪器上就会立刻显示一条直线。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仪器显示出一段不规则的颤动,之后才会出现一条直线来表明心跳静止。因为心跳停止主要表现为心室纤颤、心跳骤停和室性濒死节律,它们在心电图上可呈现为频速、不规则的颤动波,或宽大畸形的波形图等。

还有些影视剧中,在他人突发疾病或遇险时,会先去搭手腕查看脉搏。其实,未受过专门训练的普通人很难通过脉搏来判断问题严重与否,因为你自己的脉搏可能导致感觉混淆,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应先拍肩和呼喊,看其是否能回应。如果毫无意识反应,再从有无呼吸等情况来推测心跳是否已经停跳。普通人对心肺复苏法的掌握程度不一样,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保持被救者的呼吸道畅通。

要提醒的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刻一般为发病后的10分钟。在遇险的第一时间里就应当进行有效自救、互救,冷静拨打120。不要轻易将病人扶出或抬出,以免加重病情。最好现场等候救护车,保持电话通畅,以便让救护车最快找到病人所在地点。

如果觉得《肾炎的几个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