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怎么治疗慢性肾炎水肿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5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肾炎水肿是一种肾炎常见的症状之一。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中医怎么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方法呢?

1中医怎么治疗慢性肾炎水肿

红斑狼疮肾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属结缔组织病范围,由于体内存在的毒素不同,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肾病(D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深部红斑狼疮等类型。红斑狼疮肾病在毒素的作用下,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盘状红斑狼疮的毒素损害,以局部皮肤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毒素损害,常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约70%~85%有皮肤表现。

由红斑狼疮引起的肾炎,顾名思义,是一种危险的“狼”一样的疾病。过去在诊断后,10年内有50%会发展至肾功能衰竭,现在,由于诊治方面的进步,已降至20%,此病时而活动,时而静止,在治疗上需要高度技巧。一方面要医生的医术高明,另一方面要病人加深对自己疾病的认识,配合治疗,才能得到最好的疗效。在特种门诊中,狼疮性肾炎病人约占30%,可见此病是很常见的。病人多数是年轻的妇女,而且很多患者都是采取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这就导致了女性月经没有的情况出现,所以对于很多患者说为什么自己没有来月经,那是因为患者治疗期间,用药的关系所导致的。

同时,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发现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即使原来稳定的病情,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又可活动,而且活动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如果不是专科医生,很容易误诊误治,比如说,出现发热、关节痛、全身酸痛可能会被认为是皮肤病、皮肤过敏。出现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被认为是结核性胸膜炎或结核性心包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可能会被认为是肝炎。因此,狼疮性肾炎病人出现上述情况最好找肾病专科看,做必要的化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医学上研究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从来没有中断过,不过令人高兴的是现在已经研制出相应的治疗方法。狼疮肾炎发展至尿毒症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肾组织严重破坏,正常肾组织只剩20%左右,这种情况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另一种可能是由于狼疮肾炎活动造成组织炎症,而令肾功能下降,对这种情况我们常先用腹透析解除肾衰症状后,再用常规激素治疗、CTX冲击冶疗和配合中医药治疗,往往可以逆转尿毒症,不需要再用膜透析,而使病人恢复正常的生活。只要狼疮肾炎病史没有超过2年,B超下肾无缩小,或者短期内肾功能下降快至尿毒症的患者,用上述方法很可能使肾功能恢复。

近10年来,由于免疫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疗法的结合,使本病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红斑狼疮死亡率或存活率的高低与当地人群的经济及医疗水平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红斑狼疮的10年存活率可达到84%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诊断标准对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红斑狼疮肾病案例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暴发型并迅速死亡的案例已见多数病人的病情呈慢性过程,有些病人可有短时间的完全的自行缓解,有些病人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可完全恢复。

2中医怎么应对肾炎水肿方法

肾炎,是以肾脏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是肺、脾、肾三脏受病,三脏之中,重点在肾,须及时治疗,当水肿消退后,尚须抓紧时机,善自调治,才能巩固疗效,免除后患。笔者根据临床体会,肾炎由于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者为多,水肿消退后,余邪未清,脾肾阳虚一时难以恢复,而蛋白尿长期不易消失,多数患者尚有腰部酸痛,食欲不振,面黄体倦等诸多症状。在治疗用药上。应着重培补脾肾为主,兼清余邪。

健脾益气肾炎经过治疗,水肿消退后,邪去正虚,脾气受损,临床常表现四肢倦怠、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黄少华、苔白、脉细缓、尿检异常。治以健脾益气。药用党参、白术、山药、黄芪、芡实、莲子肉各15克,砂仁3克,苡仁30克,茯苓、陈皮各10克,红枣15枚,水煎服。若脘闷腹胀,加厚朴花 10克,枳壳10克;四肢怕冷加桂枝10克。

温补肾阳肾炎的病位,主要在肾。肾主水,藏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精统藏于肾。慢性肾炎,当水肿消退后,常表现肾阳不足,尿检有蛋白,症见面色灰黯、腰膝酸软、怯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治宜温补肾阳。药用杜仲、补骨脂、山萸肉、菟丝子、覆盆子、仙灵脾、五味子、巴戟肉各10克,金樱子、芡实、熟地各15克,水煎服。另用金匮肾气丸(中成药)。每次8粒,每日服3次。

滋阴益肾肾炎患者,常因利水太过,津液耗伤,肾阴受损,不少的患者,水肿消退后,往往出现伤阴症状。常表现头晕眼花、面花潮红、耳鸣目涩、虚烦失眠、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燥唇干、血压增高、舌红少苔、脉细数、尿检有少量蛋白。治宜滋阴益肾。药用生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北沙参、麦冬、怀牛膝、丹皮、当归、五味子各10克。方中酌加健脾调胃之药,使滋而不腻,补而不滞。若尿中带红加小蓟15克;血压偏高加珍珠母30克、钩藤10克。

驱邪化湿肾炎水肿消退后,湿热虽除,而余邪末清,湿未化。温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不易骤除。临床常见胸中烦闷或有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混浊,或尿时涩痛,舌苔腻黄,脉濡数,尿检有蛋白、红细胞。治宜清化湿热。驱除余邪。药用苍术、黄柏、泽泻、茯苓、滑石各10克,白茅根、苡仁、车前子各20克,蒲公英15克、木通5克,水煎服。若大便干结或不畅加生大黄8。克;呕吐加法半夏、竹茹各10克;血尿加生地20克,小蓟20克。

3中医治肾炎中医治肾性水肿

下面就和大家谈谈中医在肾炎治疗方面的肾性水肿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

具体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

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

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肾性水肿的中医治疗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希望对肾炎患者朋友有帮助。

4中医四招解决肾综水肿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5中医怎么治疗肾性水肿方法

中医——华夏名族几千年的文化知识的积累沉淀,中医目前在很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多令人称奇的成就,其中就包括肾炎治疗以及大家都知道的一种疾病——尿毒症的治疗领域。

下面就和大家谈谈中医在肾炎治疗方面的肾性水肿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

具体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

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

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肾性水肿的中医治疗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希望对肾炎患者朋友有帮助。

如果觉得《中医怎么治疗慢性肾炎水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