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惊肛瘘也会导致癌变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0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肛瘘是由于肛门周围脓肿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其不经过治疗是很难自愈的。而其后果即是长期从瘘外口流出脓汁、分泌物,甚至粪便。

1惊!肛瘘也会导致癌变

从大量的临床资料来看,多数肛瘘不会癌变,但少数患者可导致恶性病变,其导致癌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刺激:长期大量地使用各种局部外用药,经常刺激局部,导致癌变。

2、细菌感染:细菌长期存在于瘘管内,特别是绿脓杆菌或结核菌感染,缠绵不愈,可导致癌变。

3、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炎症存在,使得脓性物,以及粪便从瘘管排出,从而刺激细胞异常增生,导致恶性病变。

总之,肛瘘应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久癌变。

2复杂性肛瘘的病因

1.局部感染的扩散

肛瘘发生的早期阶段,感染一般局限于肛周1个间隙,随着感染加重。脓腔压力增高,感染播散至其他间隙,如向对侧通道扩散会形成马蹄形肛瘘,通常出现在肛门后部,或者在前部通过会阴体播散,或向内外括约肌间问隙播散,形成高位经括约肌瘘和括约肌卜瘘。这峰扩散发乍越频繁,瘘管的位置就越高,它们会同时发生从而使治疗更加复杂。

2.其他有关疾病的因素

复杂肛瘘经常伴发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累及肛门导致克罗恩病肛门,肛周多发瘘管;也可由局部因素造成,如骶前囊肿继发感染、化脓性汗腺炎,切开引流导致的“肛瘘”,虽反复切开挂线,但伤口仍不能愈合。还有患者因其他系统性疾病而影响伤口愈合,如糖尿病、肿瘤化疗、血液病等,使简单肛瘘长期不能愈合,也是导致复杂肛瘘的原因之一。

3.人为因素导致肛瘘复杂

人为凶素导致肛瘘复杂化,临床遇到的十分困难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无一例外地均有多次手术史。每一次针对性不强、日的不明确的手术都有可能使本已十分困难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肛瘘术中探查不仔细、人为造成内口或遗留残余支管等因素都可以造成简单肛瘘复杂化。

因此应强调术前仔细检查,包括特殊检查如经会阴或直肠超声、CT/MRI、瘘道造影等均有助于判断瘘道走行和内口位置。但也不能忽略术中探查。简单的探针检奁町提高肛瘘治疗的准确性。另外,在瘘管切除或切开过程中,注意分辨瘘道走行可减少遗留支管。

3婴幼儿肛瘘病因是什么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里,新生的婴儿是不容易患肛瘘这种多见于中年人的疾病,到那时婴幼儿肛裂也并不是什么很稀罕的事情,那么婴幼儿为什么会导致肛瘘呢?关于婴幼儿患肛瘘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小儿骶骨曲尚未形成,两侧坐骨结节距离较近,加上肛门内括约肌紧张度较弱,因此粪便容易直接压迫肛管齿线处,肛窦粘膜易损伤、擦破,导致细菌入侵。

②小儿常因尿布皮炎,刺激肛周皮肤,致使毛囊、汗腺、皮脂腺感染,形成肛周皮下脓肿与肛窦相通而形成肛瘘。

③新生儿,尤其是男孩受母体激素失调的影响,使皮脂腺分泌亢进,易引起肛门皮脂腺炎,感染后成肛周脓肿与肛窦相通。

④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全,如新生儿生理性缺乏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等,因此容易发生肛周感染,形成肛瘘。

据国内外统计,婴幼儿肛瘘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发病者占小儿肛瘘的2/3;在生后3个月内发病率最高,其中生后1个月内发病者为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80%—90%,婴幼儿肛瘘发病部位多在肛门两侧,瘘管多呈浅在、单纯、垂直。复杂而瘘深的较少,有部分患儿未治可自愈,待成人后可再发。

根据肛门炎症、脓肿、瘘道三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①当肛门周围尚未形成脓肿,仅见皮下有炎症反应时;可采用保守治疗,每日用温开水坐浴2—3次,适当吃些抗生素,局部可用金黄如意膏外敷等消炎、消肿治疗。

②如脓肿已形成,可切开排脓,预防反复感染,由于距肛窦较近,可一次切至肛窦,可避免日后成肛瘘。

③多数小儿肛瘘,可随发育生长自己愈合,所以一般不主张及时做根治手术,一旦肛瘘已形成,可等孩子稍大些,到5—10岁时再手术,可行瘘道切开术或挂线治疗。如在肛门两侧同时存在两个瘘道者,应分次行瘘道切开术,若采用挂线方法,可用胶线一次收紧即可。

4肛瘘有哪些病因

肛瘘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现代医学认为,肛瘘的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细菌以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变形杆菌为主。细菌侵犯的部位是肛隐窝、肛门腺导管和肛门腺体。肛门腺感染、化脓,形成肛周脓肿,自然破溃,或经手术切开排脓后.脓肿壁由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增生、缩窄成管状,外口缩小,内口继续感染,不能自愈,即成肛瘘。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常不能治愈。常见以下原因:

1.内口的存在:脓肿虽然破溃或已切开引流,但原发感染源,肛窦炎或肛腺感染仍可继续存在,肠腔内容物也可从内口继续进入瘘管。

2.肛门部不能静养。脓腔不易粘合:排粪、排尿时,因括约肌收缩或因炎症刺激肛门括约肌,使肛门括约肌经常处于痉挛状态。

3.肠腔中的粪便、肠液和气体继续进入瘘管,刺激管壁,使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管腔难以闭合。

4.脓腔引流不畅,或外口缩小,时闭时溃.脓液蓄积腔内,导致脓肿再发,并穿破而形成新的支管或窦道。

5.管道多在不同高度穿插过肛门括约肌。括约肌收缩阻碍脓液排出,以致引流不畅。除此之外,结核、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肛管或者肠癌和腹股沟淋巴肉芽肿等,也是形成肛瘘的病因。

目前多按肛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将肛瘘分为4类:

1.括约肌间肛瘘多为低位肛瘘,最常见,约占70%,为肛管周围脓肿的后果。瘘管只穿过内括约肌,外口常只有一个,距肛缘较近,约3~5cm。少数瘘管向上,在直肠环肌和纵肌之间形成盲端或穿入直肠形成高位括约肌间瘘。

2.经括约肌肛瘘可以为低位或高位肛瘘,约占25%,为坐骨直肠窝脓肿的后果。瘘管穿过内括约肌、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之间,外口常有数个,并有支管互相沟通。外口距肛缘较近,约5cm左右,少数瘘管向上穿过肛提肌到直肠旁结缔组织内,形成骨盆直肠瘘。

3.括约肌上肛瘘为高位肛瘘,少见,占5%。瘘管向上穿过肛提肌,然后向下至坐骨直肠窝穿透皮肤。由于瘘管常累及肛管直肠环,故治疗较困难,常需分期手术。

4.括约肌外肛瘘最少见,占1%,为骨盆直肠脓肿合并坐骨直肠窝脓肿的后果。瘘管穿过肛提肌直接与直肠相通。这种肛瘘常由于克隆病、肠癌或外伤所致,治疗要注意其原发病灶。以上分类在高低位方面较细致,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

如肛管左右侧均有外口,应考虑为“蹄铁型”肛瘘。这是一种特殊型的贯通括约肌肛瘘,也是一种高位弯型肛瘘,瘘管围绕肛管,由一侧坐骨直肠窝通到对侧,成为半环型,如蹄铁状故名。在齿线附近有一内口,而外口数目可多个,分散在肛门左右两侧,其中有许多支管,向周围蔓延。蹄铁型肛瘘又分为前蹄铁型和后蹄铁型两种。后者多见,因肛管后部组织比前部疏松,感染容易蔓延。

5肛瘘会变为癌症吗?

肛瘘会能转变成癌症吗?

答案是肯定的——尽管许多人仍抱有侥幸之心。

肛瘘合并肛门直肠癌的病例早已有之,只是近年来这样的“坏病例”不断上升。

在1936~1955年,Mark医院曾发现肛瘘并有直肠胶样癌 8 例; 1966年Heidenreich综合欧美文献,肛瘘并有肛门直肠癌者131例,多数是粘液腺癌;1981年日本大肠癌研究会统计,日本全国已发现的肛瘘癌变,肛瘘持续5年以上者95例,10年以上者80例。

粘液腺癌占大多数,一般认为癌变与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有关。硬结形成,粘液分泌及疼痛常为癌变的先兆。10 年以上者癌变率较高,值得人们引起高度的重视。由此,积极治疗肛瘘,可以预防直肠癌的发生。

如果觉得《惊肛瘘也会导致癌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