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元朝大运河流向原因

2023-07-1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8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由於旧有的河道通航能力很小,元朝很需要在大都与通州之间修建一条运输能力较大的运河,以便把由海运、河运集中到通州的粮食,转运到大都。於是相继开凿了坝河和通惠河。

首先兴建的坝河,西起大都光熙门(今北京东直门北面,当年这里是主要粮仓所在地),向东到通州城北,接温榆河。

元朝大运河流向原因

京杭大运河在元代截弯取直的原因为政治中心由长安、洛阳转移到大都(北京)。

元朝大运河则“截弯取直”,不再为长安与洛阳绕那么大一个弯,而是略有弧度地绕过泰山直奔元大都与明清北京,随着元朝建立,恰好处于长城内外农牧产业区之间的元大都,从此彻底取代曾经的关中与中原,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军政中心。元朝大运河在开凿之时也便不再需要考虑中原这个支点,仅仅需要把元大都与江南通过漕运直线连接起来便好,自是不必再行绕道了。

元朝大运河流向原因

元朝推翻南宋以后,仍利用隋唐运河旧道转运漕粮,其路线大致为:由长江辗转入淮,逆黄河上达中滦旱站(今河南封丘西南),陆运180里至淇门(今河南浚县西南),再入御河(今卫河),水运至大都。

因运河河道多有壅塞,水陆转运颇多不便,而海上运路往往风信失时,又多倾覆。于是,元朝政府着手组织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与修凿。

至元十三年(1276年)开始修凿济州河。至元十七年(1280年),疏通了通州运河。至元十八年至二十年,由奥鲁赤主持引汶水、泗水,从济州(今山东济宁)西北到须城安山(今山东东平西南)长150多里的济州河开通。

漕路由淮河入泗水(今中运河),经过济州河北抵安山,出大清河(今黄河下游),再经东阿、利津入海,然后由海运入直沽(今天津大沽口)转到大都。

后因海口淤沙壅阻,运道不畅,又改由东阿陆运至临清(今山东临清南)入御河,水运至大都。至此,元代南北航运除东阿、临清之间一二百里陆路外,已经大致沟通。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大元朝廷采纳寿张县尹韩仲晖等人建议,开会通河以疏运道。

会通河自须城安山西南起,分梁山泊水源北流,经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西北和东昌(今聊城),至临清入御河,全长250余里。此工程历时6个月,中途建水闸30处,可随时调整流量。至此,南北航运已全线沟通。

如果觉得《元朝大运河流向原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