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什么是音律

2023-07-2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8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音律,拼音是yīn lǜ,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泛指乐曲,音乐文字声韵的规律。

引证解释

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庄子·徐无鬼》:“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

《汉书·武帝纪赞》:“协音律,作诗乐。”

泛指乐曲,音乐。

宋 苏轼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叙:“一切众生,有不能了。乃以韵语,谐诸音律。使一切人,歌咏赞叹。”

《红楼梦》第二二回:“这一齣戏是一套‘北点絳唇’,鏗鏘顿挫,那音律不用説是好了。”

文字声韵的规律。

南朝 梁 沉约 《答陆厥书》:“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知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永明中, 沉约 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什么是音律

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音律的形成和作用 音律的形成是与声调、语调和韵调等的相互调节与协调相关的。汉语是一种有声调,而这种声调又能区别词的意义的语言。

声调,也叫字调,是语言的每一音节所固有的能区别词汇或语法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升降状况。汉语语音有“四声”之分:在古代汉语中指“平、上、去、入”,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指“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由于有四声之分,词的每个音节都有特定的高低和升降,如果发音错了,说出来的词就会改变意思,造成误解。

什么是音律

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称为音律。

音律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发展中形成的,音律有多类,而人们熟知的主要音律有"纯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 三种。其中"十二平均律"目前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中国诗歌一直是有音律的。虽然中国人直到南北朝时期,才从梵语的输入中发现了声母、韵母的区别,但先人仍然凭借直觉

在 《诗经》 、《楚辞》这样诗歌的源头,便唱出了声律和协的押韵诗篇。明清小学,能整理出先秦以来汉民族语言发音的整个变迁情况,有韵诗歌居功至伟。

如果觉得《什么是音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