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贺宝贵:喝茶奇事

2023-07-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喝茶奇事

文/贺宝贵

喝茶累年经月,便遇到些喝茶奇事。

见街坊景奶奶喝青砖茶,不止一次。她的二孙子渴了,带着我进他奶奶家,进门拿起葫芦瓢水舀子,揭开水缸盖子,汩汩地喝起凉水来。里屋,景奶奶拿着一把切菜刀,用刀背砰砰地劈砍一块黑乎乎的东西,她撂下菜刀,掰一下,又掰一下,支里八叉的碎片碎末落下来,落在炕上的一张大纸上。我低声问街坊玩伴,那是甚(什么)?砖茶!我茫然,他不解不屑地说,啊呀,青砖茶也不懂!景奶奶给我解围,她张开双颊塌扁的嘴巴说,青砖茶是他大舅给的,他大舅常年跑蒙古大圐圙(乌兰巴托),能有砖茶。玩伴插嘴了,语气自豪,我大舅当过驼倌,伺候骆驼队掌柜的,他们骆驼队的砖茶去换蒙古货。景奶奶说,我大大(爸爸)就是驼倌,爷爷也是驼倌,大大喝砖茶,带的孩子们也喝。砖茶有贵有贱,管它好赖,能喝上就不赖。景奶奶一串串话,令我第一次知道这世界有砖茶。砖茶的模样像砖头,劈开来样子丑些,煮成热茶,有丝丝茶香。北武城街有一家茶店,东出北关街左拐,再左拐,那店里有砖茶吗?

大冬天,景奶奶的西房亮堂堂。她二孙子饿了,进家揭开笼盖,拿出一团冷莜面窝窝,支起铁丝架子烤着吃。景奶奶坐在炕头,砖土砌的煤泥炉灶,炉膛里的水舀子水烧开了,沸腾的水花晶莹剔透,一股股热气冲向房顶子,那水舀子又细又长,还有一个铁丝拧成麻花形的把儿,外壳烧得黑漆漆,挂着黑漆漆的泡沫状的水碱,她家买不起铁壶,铜壶。景奶奶提起炉膛里的水舀子,抓一撮砖茶放进水舀子,又搁进炉膛里煮茶。随后,她揭开一个盖碗儿盖子,端起来给我,你喝一口吧,我浅尝了一口,咽进肚里,觉不出是什么滋味。但我懂得礼貌,我必须喝完。景奶奶接下来一串话我记住了,她说喝茶有三个神神保佑,龙王爷,水母娘娘,灶王爷。年轻时候,去永丰堡水母宫拜水母娘娘,烧一炷香,磕三个头,腰祢子里包一把砖茶,求水母娘娘保佑。再去娘娘庙底下的泉流那儿,捧起泉水喝个饱,临走灌一瓶子泉水,瓶子里的砖茶一半在瓶底,一半飘起来,透亮透亮的。

我眼前满是景奶奶描绘的一幅幅画面,对景奶奶崇拜极了。

后来知道,景奶奶的“青砖茶”,产自湖北省,这茶的外形端正光滑,厚薄均匀,砖面色泽青褐,汤色红黄明亮,喝了提神,生津御寒,健胃补肾,治疗腹泻。张家口是张库大道的起点,去蒙古、俄罗斯的青砖茶叫做“东口茶”,1400公里运程,骆驼背上架着一箱箱砖茶,一箱装24片(块),或者36片(块),一片有4斤。

景奶奶家的青砖茶像砖头,景奶奶的长辈当驼倌跑张库大道,景奶奶家的丑八怪水舀子,景奶奶喝茶有三个神神(神明)保佑。那么稀奇!

旅游宝岛台湾,在嘉义县的樱田茶店,有一次美美的饱饱的喝茶,席间,邂逅了马英九。

茶韵盈盈的女老板举起“阿里山乌龙茶”盒子喊话,语气柔美,各位现在喝的是第三种茶啦,叫“阿里山乌龙茶”,这个是它的新包装,她右手掌冲上,指着左手茶盒上的一个人半身照,请仔细看,马英九先生!她似笑非笑,因为她摸不准大陆游客对马英九持什么态度,她企盼名人效应,试探游客反映,移步右半个茶桌,又向左半桌,马英九黑西服,红领带,叉开双臂,大拇指做出点赞的手势,胳臂下是一块匾额,匾额上有三个字“头等奖”。盒子底色金光灿灿。拿来看可以吗?可以的,茶店小二飞速给每一个游客桌前摆了一盒,毕恭毕敬,尽显殷勤与企盼。紧接着又一轮的续水,第三泡依然好喝。

乌龙茶纸包装里有两个铁皮茶叶桶,圆柱形,黄里带绿的色泽泛光,盒盖上印了台湾地图,左边是一个落款“极品”,朱红色,展现了特有的中国审美视觉效果。

阿里山乌龙茶一芯二叶,色泽翠绿,颗颗茶体鲜活,茶汤密绿,滋味醇厚,喉韵强劲,香气淡雅。至于马英九嘛,我的政治立场在祖国统一大业上。乌龙茶好,他又做形象大使,这茶我买定了!

乌龙茶早已喝光,马英九包装盒静静地立在书柜里,与其它小摆件工艺品为伍。在阿里山邂逅马英九,颇有几分好奇,几分猎奇。台湾政界与商界是怎样的关系?台湾地区领导人与内陆省区领导人执政风格千差万别!

喝茶之中有茶礼。茶散之后说不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茶缘。二十年前,我独自挖掘出一个茶礼故事,那故事藏身在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我细解了主客的茶礼细节。主人是全国著名的蔚县农民剪纸艺人王老赏,59岁。客人是古塞先生,温州人,32岁,身穿解放军军装的察哈尔省文联文化干部。时间是1949年九月初的一天,地点在蔚县南张庄王老赏家里。次年,古塞先生描写了见面的情形:“王老赏明白了我是从很远的地方特地访他来的,便迎接我到他的房子里在炕上坐,并用他自己采焙的高贵的麦芽茶招待我。于是,我也顺便把准备好的十匣上等纸烟送给他,推让了一阵子之后,我一边喝茶,一边便把过去搜集到的以及在蔚县一带所搜集到的窗花给他瞧。”

我这样细解主客茶礼:王老赏经过了采茶,焙茶,沏茶,递茶,问茶,论茶;古塞先生来自产茶之地,他经过了接茶,观茶,品茶,问茶,评茶和论茶。迎客人与见主人各有礼仪,二人的敬茶接茶仪式分别经过了六个环节,其乐融融啊。

茶后,古塞先生为王老赏夫妇画像,王老赏夫妇看着自己的肖像,说了句“解放军里就是有人才。”

分别之后的次年,古塞先生为王老赏出版了《民间刻纸集》书。1954年是王老赏三周年祭。古塞先生出版了《王老赏戏曲刻纸》第二本书。这两个人,这两本书,在中国剪纸文化界里是空前绝后的事。现今旧书市场上,原定书价是几毛钱,却飞升到一千三四百元,且一书难求。古塞先生与王老赏的一茶之交,铸出一个剪纸文化奇迹,一份剪纸文化遗产。

茶礼之中深藏茶缘。茶缘是一种冥冥之中,茶缘是一种从天而降。王老赏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农民剪纸艺人,与古塞先生素昧平生,他以好茶招待“不速之客”,既有现世报,又有后世报,其皆为善报。古塞先生亲手竖起一座王老赏剪纸艺术纪念碑,全中国剪纸史册上有王老赏。在数不胜数的中国词语群里,该采撷哪个词语来描绘他们的茶缘呢?神奇,珍奇,奇闻,奇妙,奇观,还是奇特?

我也有自己的茶缘吧。我的茶缘指向了一朵雪莲花。那是新中国华诞七十周年之九月,我双卧畅游新疆自治区北疆,归来具成往事。忽然一天,乌鲁木齐导游张东伟先生一个快递件来了,他馈赠我一朵雪莲花。这可是硕大又圣洁的礼物,我起先如坠五里云雾之中,随后涌出一阵子小惊喜,小感动,小兴奋。

旅游北疆的路上,从车窗望见近处远处的高山、青山、雪山、火焰山,下车后走进过许多山。我哼唱一首又一首赞美新疆山水的歌曲,不止一次地唱起“戈壁滩上的一股清泉,冰山上的一支雪莲......”。还跟张东伟浅聊喝茶。只在一个“夜市小店”买了一盒俄罗斯红茶,给家乡朋友当个小礼品嘛。伫立橱窗里的“雪莲花茶”良久,我跃跃欲试,却犹豫再三,终不大舍得掏腰包。

神了,张东伟,这个七零后的忘年交,我一再盛赞的又红又专导游先生,怎么会窥知我渴望过雪莲花!

这朵雪莲花与我是冥冥之中,从天而降。它深藏着我与张东伟之间的茶缘,善缘。如此奇妙的茶缘该当珍惜,该当续缘才好。

茶,出自台田,也出自山野。千年也罢,纸年也罢,茶是天地人同心协力的灵物。茶,不傲婀娜多姿,不惧粉身碎骨,不恋四季寒暑,不取嫌贫爱富,不挑身居何处,薪火相传,全是那本色本性,保持着茶的品格。茶进入喝茶场所,便走到了生命的辉煌时刻,那是它所追求和释放生命意义的最高端。人们在热饮与温饮之中,彻底消解了口渴,议成或急或重的政事,研判出新一轮科研进度,巡逻着祖国的海疆边防,促成赔赚自知的买卖,迎来送往亲朋好友,吟出争奇斗艳的诗篇等等,甚而生出一个喝茶佳话,喝茶奇事。

年少不识青砖茶,七秩才泡雪莲花。这辈子喝茶,遇茶事,交茶缘,举目四顾,喝茶人谁没有自己的喝茶故事。那就开唱吧,唱一支《青砖茶,东口茶》:喝茶了,青砖茶能解渴提精神。喝茶了,奶奶居家喝茶持家政,爷爷喝茶只为赶路程,驼倌驼队驼茶去库伦,走草原穿戈壁出国境,千里往返餐风露宿中,换回来牛羊马一群群。

不见了,奶奶喝茶的慈祥面容,消失了,爷爷一路上的驼铃声,志书里青砖茶是东口茶,传说里茶商的生意很兴隆,文物里有砖茶毡靴杆秤,东口茶打拼出二百年繁荣,张库大道修炼出千年英名。

如果觉得《贺宝贵:喝茶奇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