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农历三月三 地菜煮鸡蛋(关于这个风俗文化你了解多少)

2023-07-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每年三月三,又称之为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成群结队地去湖畔沐浴郊游,采集兰草作为灵物,以达到祛除邪气、祈求保佑的作用。

其实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除了上巳节之外,在湖南、湖北、江南很多地区都有着吃地菜(荠菜)煮鸡蛋的风俗。

中国自古以来关于荠菜的食用源远流长,宋代陆游就是一名荠菜喜爱者,他曾说过自己“春来荠美忽忘归”。清代的画竹名家郑板桥也对荠菜情有独钟:“三月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能名”,可见荠菜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史中久负盛名。

荠菜又名地菜,在很多地方都有看到,它是一种草本植物,兼具药食两用的作用,鲜嫩的荠菜可以洗净剁碎与猪肉拌馅做成荠菜包子,荠菜包子是一道古老的小吃,广泛流行于江南地区。新鲜的荠菜带着清新的香气,与猪肉混合后馅心鲜美无比。

荠菜成熟之后会长出很多长长的须,这时候的叶子及根茎都已经成熟,放入水中久煮不烂,也就到了三月三煮鸡蛋的日子。荠菜通常生于田野或者马路边,繁殖能力极强,民间通常也有“三月三(农历),荠菜赛灵丹”的说法。

地菜煮鸡蛋的方法各有不同,家乡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将生鸡蛋煮熟剥皮放入水中,同时加入地菜、黑豆、红枣、蜜枣、红豆,再放入药店特配的药材一起熬煮,出锅时加入枸杞、白糖即可。

初尝一口,甜味与药味并存,但越吃越觉得清甜无比,豆子吃多了再喝一口汤,瞬间就被甜意融化。汤中的鸡蛋也被药材浸入了颜色,成了黑溜溜的一个个。毫不夸张地说,相比于广东一带的甜品,地菜煮鸡蛋毫不逊色。

值得注意的是,地菜煮鸡蛋中的地菜,需要连根拔起茎叶一起煮才有效果。据《本草纲目》记载,佛家常常以荠菜做挑灯杖,有驱蚊的效果。因此在很多农村地区,每年到了三月三时期,大家就一起去乡间田野边采集荠菜,整株整株的拔起。

关于地菜煮鸡蛋的来源,也有很多种说法。相传三国时期,华佗来到沔城采药的时候遇到了大雨,在一位老人家里避雨的时候听闻他有头晕症,于是就去菜园中采了一把荠菜,洗净捣碎滤出了汁水后煮鸡蛋,嘱咐老人每日服用,几日之后老人的头晕症竟然好了不少。由于当日是农历三月初三,于是村民们每年都如此食用,慢慢就成了一种风俗习惯。

荠菜煮鸡蛋作为一种风俗文化,流传的时间久远,很多资料中也有记载。由于“荠菜”谐音“集财”、“聚财”,因此老百姓在三月初三祭祖这天,都会借助祖先的灵气和财气,将新鲜的荠菜捆成一小把放在汤中,与其他食材一起烹煮,全家大小都吃上一碗,寓意全家老小都可以发财运。荠菜不仅成了一种美食,也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景。

如果觉得《农历三月三 地菜煮鸡蛋(关于这个风俗文化你了解多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