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培养学生的观念 信念与习惯(提高学生各项身体 心理素质能力)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9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导语: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发展对高校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把握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和目标,需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良好的劳动能力。在教育方面,要贯彻“树德”、“增长智慧”、“强身健体”、“育美育”的价值取向。

1、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维度

明确提出,劳动教养应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合理安排劳动活动,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新时期高校的劳动教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他们在劳动实践中的劳动能力。

2、培养尊重劳动的意识

劳动观念是劳动者对劳动的认识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劳动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劳动是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好的劳动,为新时期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劳动不仅帮助我们实现个人价值观,而且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在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应将理想人格的培养与劳动教养相结合。要重视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创造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3、培养热爱工作的态度

劳动态度是劳动者对劳动的稳定心理倾向,它不仅包括劳动者对劳动的主观评价价值判断,而且还包括劳动者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对工作的热爱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幸福而付出的汗水、体力和智力上的努力,更是为了通过劳动使真理、善良、知识和行动统一起来,从而获得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我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当今多元价值观下,许多大学生认为,对劳动的热爱已不再是`时髦‘。一方面,它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成长环境。他们远离物质贫困的艰难时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天缺乏劳动经验和锻炼,对劳动的热爱难以根植于内心;另一方面,这也与上学有关。

在应试教育下,许多青年学生长期脱离劳动实践,缺乏培养劳动价值观的社会环境。即使有的学校设置了劳动教育课程,但劳动教育居多,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甚至“曾经受过教育的人作为负面的心理体验,劳动的价值被完全掩盖”。新时期高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

4、养成努力工作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养成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学生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养成了“衣食住行”的不良习惯,生活自食其力严重不足,丧失了努力工作的素质,自力更生。因此,劳动教育适逢其时,针对大学生缺乏劳动习惯的问题,着力培养大学生形成“自己要做的事”的良好习惯。

第二要养成集体劳动的良好习惯。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应该适应新的集体生活。他们是否有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工作习惯是决定他们能否适应大学宿舍生活的关键。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适应,但也存在个别学生集体工作意识较弱的问题

因此,培养大学生“助人为乐”的劳动习惯势在必行。第三,要培养青年积极、热情地参与公益事业的习惯。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收获劳动的果实,养成青年学生“为公益而做事”的良好习惯。

5、工作能力

做好工作是新时期劳动者的奋斗目标。它要求劳动者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能,要求劳动者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创新劳动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为社会提供能够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工人。

现代劳动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具备专业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是青年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先天条件。大学生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学习过程也是在工作领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生应积极参与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各种学习实践和劳动,发展不同形式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载体。

同时,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决定了全国的创新和创业水平。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成为具有实力、智慧、技术、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劳动者”。

1、通过服务活动指导学生“热爱劳动”

在社会服务劳动实践的帮助下,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发展服务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和珍惜劳动成果的理性意识,而且可以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2、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培训,使他们“知道如何工作”

“能够工作”是指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能够为社会和其他人提供专业服务并创造社会价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新一代的“能工作者”,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开展实验、实习、实习等专项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高校实验、实践和实践培训基地是高校空间教学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重要场所,是产业、学习和科研深度整合的重要平台。

结语:在海量数据的帮助下,对学生学习活动数据、劳动实践数据、创新成果数据等日常生活数据进行筛选和集成,实现学生的准确形象,即系统地掌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信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配套改革项目。

如果觉得《培养学生的观念 信念与习惯(提高学生各项身体 心理素质能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