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过期1天 食品还能不能吃(教你走出保质期四大误区)

2023-07-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平时,大家吃包装食品时最关注的就是保质期。在此期限内产品质量应该是能够保证的,超过这个期限,不再做出保证。

然而,在《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对保质期的定义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也就是说,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但是,这里面有个前提,就是“贮存条件”!所以,想要知道一个食品是否安全,需要综合分析。

尤其是下面这些误区,您一定要知道——

误区一:保质期内就安全

其实,食品不会在到期这天,突发性地产生出很多有害物质来。而是从生产出来以后,就已经开始慢慢变化。有些包装或添加剂,就是减缓这些变化的速度。

也就是说:即使在保质期内,因为贮存条件的不同或其他因素,也会存在不安全的食品,比如糕点发霉,冷冻食品因包装破损偶发性污染致病菌,鼠害污染等。

所以作为消费者,不能单纯用保质期来判定食品是否安全,使用前要多留心食物状态。

如果发现食物的颜色,气味,口感发生变化,甚至有变酸、变色、发黏、腐败发霉等情况出现,即使在保质期内,也不应该食用。

误区二:过期的产品不能吃

事实上,食品过期后会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化学反应以及食物自身的代谢作用而发生变质,食品变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类是对人体相对无害的变质。如外观、口感变化,营养下降等;另一类则是对人体有害的变质。如某些微生物、霉菌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

如果吃了第一类食物,一般不至于引起中毒,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如果吃了第二类食物,则容易造成中毒或更多潜在危害。

只不过,有些过期食品因为有毒物质比较少,并不会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吃,很可能造成慢性中毒,甚至致癌等。

所以,大家尽量在保质期内吃掉食物,避免过期后“万一变坏了”的风险。

误区三:保质期越长防腐剂越多

有的人挑选食品时,不喜欢保质期长的食物。往往认为能储存长时间的食物,一定放了超多的防腐剂。

其实不完全正确。有的食物可能是天然耐储存,比如水分含量少的风干、脱水食物,以及不容易滋生细菌的食物,如蜂蜜等。

而且,现代食品企业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自身管理,通过选用微生物状态良好的原料、采用严格的操作规范流程控制,也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误区四:放进冰箱,就不会坏

冰箱≠万能防腐剂。有些人以为,只要把食品放进冰箱里就不会变质。可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很多微生物繁殖的温度范围为4℃-60℃,且不说部分冰箱冷藏温度达不到4℃以下,就算温度能达标,冰箱也不能杀灭已有微生物。

其次,长时间存放的食品往往会发生冰晶析出、粘连等现象;而反复冷藏、生熟食物交叉放置,不但容易串味,还更易引发食物变质。

而且,有些食物不宜放进冰箱,放错了反而适得其反。比如热带水果、叶类蔬菜等。

资料:养生中国

编辑:陶钦忆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长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大楼启用

普陀这个街道“破茧”蝶变,未来可期!

学好这件事关乎孩子的一生!线上可报名

抗疫先进事迹系列报道(十三)

中考体育分值要提高了!上海变不变?

如果觉得《过期1天 食品还能不能吃(教你走出保质期四大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