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国人寿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7-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78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中国人寿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2018年业务概要

2018年,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行业调整的深度和广度均超预期。受诸多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承压。本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本公司坚持价值导向,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发展态势企稳向好。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358.26亿元,同比增长4.7%;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首位,达20.4%,较2017年底提升0.7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内含价值达7,950.52亿元,较2017年底增长8.3%。

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债券市场利率震荡下行,股票市场跌幅仅次于2008年。本公司继续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投资理念,主动把握利率阶段性高位的契机,加大长久期固定收益资产配置力度,净投资收益率保持稳定。但受权益类市场大幅下跌影响,股票、基金价差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为负值,导致公司总投资收益率较2017年下降显著。

本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优化缴费结构和产品结构。公司大幅压缩来自银保渠道的趸交保费,首年期交保费达1,044.19亿元,占长险首年保费比重为90.16%,较2017年提升26.17个百分点;趸交保费为113.99亿元,同比下降82.1%,占长险首年保费比重由2017年的36.01%下降至9.84%。续期保费达3,646.78亿元,同比增长26.6%,占总保费的比重为68.06%,较2017年提升11.79个百分点,续期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多元化,长险首年保费中前五位产品保费收入占比较2017年下降17.86个百分点;保障型业务快速发展,特定保障型产品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较2017年提升6.73个百分点。

本报告期内,受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影响,公司公开市场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95亿元,同比下降64.7%。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内含价值达7,950.52亿元,较2017年底增长8.3%。公司一年新业务价值为495.11亿元,较2017年下降17.6%,全年降幅与上半年相比收窄6.02个百分点,新业务价值率较2017年有所提升。公司长险有效保单数量达2.85亿份,较2017年底增长6.3%;保单持续率(14个月及26个月)分别达91.10%和86.00%,较2017年分别提升0.20、0.30个百分点。

二、业务分析

(一)保险业务

本报告期内,受大幅压缩趸交保费及行业主动调整的影响,本公司寿险业务总保费为4,375.40亿元,同比增长1.8%;公司大力发展保障型业务,其中,健康险业务总保费为836.14亿元,同比增长23.5%,意外险业务总保费为146.72亿元,同比增长1.6%。

2018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保险行业主动调整,本公司坚持“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的经营方针,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推进产品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特定保障型业务和短期险业务。公司继续坚持扩量提质的队伍发展策略,注重提升队伍质态,进一步严格招募标准,强化考核、加强管理,加大低绩效人员解约力度,持续优化队伍结构,截至本报告期末,销售渠道总人力为177.2万人,队伍质态得到有效改善。

个险渠道。2018年,个险渠道注重价值导向,着力推进销售管理转型升级,强化业务、队伍和基础管理的统筹发展,实现了持续平稳增长,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本报告期内,个险渠道总保费达4,082.78亿元,同比增长15.4%,首年期交保费为792.41亿元,在长险首年业务中的占比达99.66%。

其中,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分别为61.65%和46.35%;续期保费达3,169.30亿元,同比增长25.0%,续期拉动作用效果明显。个险渠道下半年新业务价值率较2017年同期提升15.27个百分点,拉动全年新业务价值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截至本报告期末,个险渠道队伍规模为143.9万人,月均有效销售人力同比增长2.6%。此外,公司加快推进新人育成和主管培养体系化运作,持续提升管理效率,积极推进保障型业务发展,月均销售特定保障型产品人力规模大幅增长,同比提升43.4%。

银保渠道。2018年,银保渠道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幅压缩趸交业务规模,着力发展期交业务,不断改善队伍质态,渠道新业务价值率持续提升。本报告期内,银保渠道趸交保费由2017年的597.77亿元大幅压缩至86.42亿元,同比下降85.5%。受此影响,银保渠道总保费为768.41亿元,同比下降32.3%。首年期交保费达232.39亿元,同比增长10.9%,占长险首年业务保费比重为72.89%,较2017年提升46.93个百分点。续期保费达437.85亿元,同比增长37.3%,占总保费比重达56.98%,同比提升28.89个百分点。新业务价值率较2017年提升10.74个百分点。截至本报告期末,银保渠道销售人员为24.5万人,其中,保险规划师月均长险举绩人力同比增长34.5%。

团险渠道。2018年,团险渠道进一步深化多元发展,优化业务结构,各项业务稳定发展。本报告期内,团险渠道总保费为264.04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短期险保费收入212.68亿元,同比增长2.1%。公司积极开展税延养老保险业务试点,持续推进税优健康保险业务发展。截至本报告期末,团险销售人员为8.3万人,其中高绩效人力达5.4万人,同比增长4.3%。

其他渠道。本报告期内,其他渠道总保费达243.03亿元,同比增长30.8%,实现较快增长。本公司积极开展大病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性健康保险业务,持续保持市场领先。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承办24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28个省、4亿多城乡居民;累计承办22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电销渠道积极推进转型升级,网销渠道积极开展在线销售。

(二)投资业务

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分化,除美国外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全球股市普遍下跌。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有待增强,外需边际拉动作用减弱,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债券市场利率总体下行,股票市场大幅下跌。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公司继续在利率高位增配长久期固定收益资产,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筛选优质债权型金融产品项目,严控信用风险;公开市场权益投资逐步推进组合策略结构调整,在估值相对低点配置低估值、高股息股票。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投资资产达31,057.90亿元,较2017年底增长12.7%。

截至本报告期末,主要品种中债券配置比例由2017年底的43.15%变化至42.18%,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017年底的16.31%提升至18.01%,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配置比例由2017年底的9.72%变化至9.03%,债权型金融产品配置比例由2017年底的10.95%提升至11.31%。

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本公司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投资余额增加。2018年,公司实现净投资收益1,330.17亿元,较2017年增加30.78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新增配置固定收益类投资资产到期收益率较存量显著提升,但受基金分红下降的影响,净投资收益率较2017年下降0.27个百分点,为4.64%;受股市大幅下跌影响,公司总投资收益为951.48亿元,较2017年减少410.16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3.28%,较2017年下降1.88个百分点。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6为3.10%,较2017年下降1.47个百分点。

三、专项分析

(一)利润总额

本报告期内,寿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4.4%,主要原因是受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影响,公开市场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健康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上升26.3%,主要原因是短期健康险业务增长及质量改善;意外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3%,主要原因是部分业务赔付支出波动;其他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3%,主要原因是子公司外币负债计价货币汇率变动。

(二)现金流量分析

1.流动资金的来源

本公司的现金收入主要来自于保费收入、非保险合同业务收入、利息及红利收入、投资资产出售及到期收回投资。这些现金流动性的风险主要是合同持有人和保户的退保,以及债务人违约、利率和其他市场波动风险。本公司密切监视并控制这些风险。

本公司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为我们提供了流动性资源,以满足现金支出需求。截至本报告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08.09亿元。此外,本公司绝大部分定期银行存款均可动用,但需缴纳罚息。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的定期存款为5,593.41亿元。

本公司的投资组合也为我们提供了流动性资源,以满足无法预期的现金支出需求。由于本公司在其投资的某些市场上投资量很大,也存在流动性风险。某些情况下,本公司对所投资的某一证券的持有量有可能大到影响其市值的程度。该等因素将不利于以公平的价格出售投资,或可能无法出售。

2.流动资金的使用

本公司的主要现金支出涉及支付与各类人寿保险、年金、意外险和健康险产品之相关负债,营业支出以及所得税和向股东宣派的股息。源于保险业务的现金支出主要涉及保险产品的给付以及退保付款、提款和保户质押贷款。

本公司认为其流动资金能够充分满足当前的现金需求。

3.合并现金流量

本公司建立了现金流测试制度,定期开展现金流测试,考虑多种情景下公司未来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情况,并根据现金流匹配情况对公司的资产配置进行调整,以确保公司的现金流充足。

(三)偿付能力状况

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根据资本吸收损失的性质和能力,保险公司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是指核心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反映保险公司核心资本的充足状况。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是指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之和与最低资本的比率,反映保险公司总体资本的充足状况。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2017年底下降27.09个百分点,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公司业务发展、投资资产规模增长等因素影响。

四、科技创新与运营服务

(一)科技创新

2018年,公司聚焦多年积累的线下优势持续发力,努力打造中国人寿特色的科技金融生态,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前后端有效联动、实时智能的服务模式,助力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推动保险惠及更广泛的社会公众。

全面互联。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线下服务场所的数字化建设中,新增铺设互联网线路1.57万条,实现服务场所WIFI全覆盖;配备智能设备6.6万套,建成2万多个适应多场景、智能化、整体无线互联的数字化服务网点和3,475个实时互动的服务指挥调度中心,物理网点数字化率超过80%;北京科技园机房正式投产,实现北京、上海两地三中心的异地多活,构建一体化混合云,实现信息服务全面云化,为5亿多客户、170多万销售人员和10余万员工提供就近、移动、便捷的服务。

数字平台。搭建全面开放、线上线下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快速供给各类线上服务。应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为客户推荐多层次、系列化的保险保障方案;通过营销员大数据社交名片,结合活动主题清晰展示营销员的服务年限、服务记录、累计保障额度、服务品质等,以便客户全方位了解营销员,强化信任与互动。推出全流程无纸化增员、职场线上运作等数字化队伍管理工具应用于百万销售人员。

建立线上职场3.8万个、线上团队9.4万个。此外,通过平台连接合作伙伴共同构筑数字生态,已聚合各类服务3,000余个。

智能服务。建成大数据、实时计算、智能语音、人脸识别、深度学习五大人工智能平台,将智能技术融入各个经营环节。推出异地电子签名,打破时空限制快速完成投保;构建智能理算引擎,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推出智能电子快捷支付,提供实时到账的个人资金服务;运用智能语音技术,替代人工作业,极大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人工运营成本,并在13个重点城市“上岗”智能机器人,实现柜面自动问答与智能引导;建立重疾险风险评估人工智能模型,精准识别关键风险,有效提升风控效能;深化智能运维,通过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模型,实施异常检测、故障定位,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保障。

(二)运营服务

本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推进产品多元化发展策略,强化智能化运营,满足客户日益丰富的保险需求,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

产品供给体系持续完善。2018年公司新开发产品231款,其中寿险52款,健康险142款,意外险9款,年金险28款;保障型产品共计193款,长期储蓄型产品共计38款。

运营服务效能显著提升。2018年,公司坚持科技赋能,加快科技与业务场景的快速融合,打造服务更便捷,手续更简捷,速度更快捷的智能化暖心服务。无纸化投保应用率达90%,核保自动通过率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理赔全流程自动化通过率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申请支付时效同比提速46%,直付案件量同比增长10倍以上,覆盖5,000家医院,实现医疗费用保险金快速给付。同时,公司加速服务触点升级,大力推进智能柜面建设,推动柜面从传统服务窗口到新型智享门店转变;电话服务中心升级为多媒体联络中心,电话接通率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95519联络中心语音和在线机器人累计服务9,421万人次。

客户体验持续改善。2018年,公司聚焦客户体验,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和场景,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e化服务能力更强,线上累计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62.9%;线上理赔受理案件同比提升46%,线上保单借款占比达98.6%,为客户解决超千亿的资金燃眉之急。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打造“健康万里行”等服务,布局“保险+健康”创新生态;面向不同客群,推出品质少年、健康家庭、财智精英、多彩生活四大服务计划,并开展线上线下双平台客户节,持续举办“国寿小画家”,组织“国寿700健跑”等各类增值服务活动3.6万场,服务客户2,765万人次。公司整体客户满意度、忠诚度持续提升。

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大健康”“大养老”战略实施,着力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持续参与并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工作,跨省结报业务范围从新农合基本医疗扩展至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加快推进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新增上线健康资讯、健康自测、疾病百科、运动健康、重疾绿通、就医陪诊、在线问诊等40多个服务项目,平台内容持续丰富。公司积极探索“保险保障+健康服务”创新模式,线下医疗健康资源网络建设初显成效。此外,公司积极创新特色医保合作模式,探索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三险一体化直付”理赔新模式。2018年,本公司持续推进“大养老”在建项目,同时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布点拓展,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五、未来展望与风险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当前,在“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大背景下,行业整体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保险行业仍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短期内,我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健康中国”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和人口结构变化催生了大量健康及养老需求,未来一段时间,行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机遇期,并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整体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随着经营主体对于保险本质的认知加深,保险将充分发挥长周期经营优势,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和财务规划,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仍是未来市场主要增长点,由此也将带来保费增速、产品结构和缴费年期的变化。二是代理人队伍由规模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近年来,行业代理人规模大幅增长,但是部分代理人的专业技能还不能完全满足客户个性化、多元化的保险需求,未来加大培训、管理等方面投入,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代理人队伍,将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三是科技由辅助因素向更重要的因素转变。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发展迅速,诸多保险与科技的融合应用成功落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可以预见,金融科技将在销售服务、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等保险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深度赋能,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发展战略与经营计划

2019年,本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重振国寿”新蓝图,坚持“重价值、强队伍、稳增长、兴科技、优服务、防风险”的经营方针,以客户为中心,以生产单元为重心,聚焦价值,聚焦大个险,加快推进从销售主导向销售与服务并重转型、从人力驱动向人力与科技双轮驱动转型、从规模取向向价值与规模有机统一转型,走中国人寿特色寿险发展之路。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朝着国际一流寿险公司的目标奋力迈进。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举措

展望2019年,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本公司将继续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走势的研判和对复杂风险因素的分析,努力保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可能对本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产生影响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宏观风险。2018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实现稳增长、防风险等多重目标,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项任务推进的难度明显加大,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上述潜在的变数很可能继续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个通道传导至保险业,由此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多方面影响。

保险业务风险。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放缓,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此外,由于本公司分支机构、人员、业务点多面广,在应对集资诈骗风险、销售风险、投诉风险等方面,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上述因素均可能对本公司保持业务稳定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投资业务风险。如果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及预期,金融市场波动可能放大,则投资组合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上升;公司可能拓展新的投资渠道、使用新的投资工具或增加新的投资管理人,从而引入新的风险点。上述因素均可能对本公司投资收益和资产账面价值带来一定影响。本公司部分资产以外币形式持有,可能面临因汇率变动带来的汇兑损益风险。此外,联营企业的经营、财务风险和盈利波动,可能削弱预期投资回报,给本公司盈利带来一定影响。

网络安全风险。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犯罪活动、大规模网络瘫痪等任何不安全因素及其它超出本公司控制范围的事件发生时,本公司的计算机系统可能会出现中断、安全漏洞风险。本公司在过去实施多种安全措施及备份计划来预防系统故障或降低故障,尚未经历过由于这种计算机故障或安全漏洞影响本公司运营的情况,未来公司将继续提升网络风险防控能力。

本公司将加大对宏观经济走势的研判,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大依法治企力度,妥善应对各方面挑战,确保公司健康发展。加强偿付能力管理,完善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建设,提升全面风险管控能力。加快“科技国寿”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借助金融科技进一步壮大公司实力。

预期2019年度,本公司资金能够满足保险业务支出以及新的一般性投资项目需求。同时,为推动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实施,本公司将结合资本市场情况进行相应的融资安排。

如果觉得《中国人寿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