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炎炎夏日吃冰凉(连电都没有的古代人是如何利用制冰对抗酷暑的)

2023-07-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整个国庆假期,南方持续高温,北方连续降水,南北天气呈现两极分化。江南大部华南中北部以及黄淮南部江淮、江汉、重庆等地的部分地区,连续出现35—37℃高温天气,湖南、江西局地更是出现38℃以上,如此高温让人直呼难受,对抗高温最爽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吹冷气和吃冰淇淋了。作为现代普通人的我们借助科技进步吹上了空调的同时,在炎炎夏日还能吃冰凉的食物降温,那么连电都没有的古代人是如何利用制冰来对抗酷暑的呢?酷暑当然难不倒聪明的中国人,古人对冰的重视和使用超出你的想象。

早在三千多年前,聪明的中国人就懂得冬藏夏用的原理利用天然冰在夏天消暑。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衙门管理"冰政",设有专门负责取冰、用冰的官员即“凌人”,当时周朝帝王们为了消暑,让奴隶们在每年冬天的12月起把冰取来,运至名叫"凌阴"(地窖)的冰窖中贮存,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这种贮存冰块的方法一直从古代沿用到了现在。当然冰块除了能够避暑之外,另外的一大作用就是供葬礼使用,由于古代丧葬习俗复杂,往往达官贵人薨逝后停尸的时间会很长,除了使用特制药水、盐等物品进行保存外,冰镇低温也是延缓尸体腐败的一种不错方法。

高温

古代制取天然冰块

随着时间的推移,聪明的古代人开始将冰块从简单的避暑功能全方位发展到饮食上来,而这一改变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由于李唐宗室笃信道教,一些道士开始不断更改配方研究养生药丸,附带研究出现了火药。最终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大批量制冰了,使得制冰行业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唐朝时,长安城里出现了专门靠冰发财的商人。

道家炼丹发明了火药

硝石制冰

唐朝人很聪明, 批量制冰问题解决后甚至能做冰激凌。唐代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仕女图”中两位侍女手中捧着的美食“酥山”, 就是中国最早的冰激凌。不光达官贵人能够享用,实际上卖酥山的小贩在唐朝街市上非常普遍, 平民百姓也能享用。唐朝诗人王泠然有诗云:“素手淋沥而象起, 玄冬涸沍而体成。”,介绍的就是唐朝冰激凌的制作过程。根据《酉阳杂俎》记载, 制作酥山要将乳酪加热到近乎融化, 然后一层一层淋在器皿里, 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让它看起来像一座小山,做好之后及时将其放到冰块中冷冻,除了白色的“酥山”, 成型后插上花朵等装饰品,就做成了 “贵妃红”或“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酥山”。

唐章怀太子墓仕女图

冰淇淋

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多了起来,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如“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正如今天人们夏天最爱喝冰啤酒,古人有条件的时候也会制作冰酒。

冰镇葡萄酒

宋代名相韩琦立绘

宋代名臣韩琦在七言律诗《初伏避暑》云:“四序推迁理亦常,其间天意或难详。将令炎暑收残虐,何使清商预伏藏。几日西风来拂衽,昔时中冀盛飞觞。无辞剩引南燕酌,盐叠冰峰合坐凉。”他的自注解释了这两句:“匠者滑人,善酿冰酒”,“冰散盐叠之,虽危不坠”。看来,当时的滑州人(今河南安阳滑县)掌握了以盐存冰的窍门,既能降酒温,又能降气温。

如果觉得《炎炎夏日吃冰凉(连电都没有的古代人是如何利用制冰对抗酷暑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