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营养都在汤里 煲汤越久越好(错啦)

2023-07-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喝汤是国人最钟爱的一种养生方式,生病住院、术后体虚的病人或孕妇都要喝汤水补充营养。然而,随着科学养生保健理论的普及,关于“喝汤进补”的诸多传统正受到新健康观念的挑战。从营养角度而言,汤水并没有人们想象的或是希望的有那么高的营养价值。喝汤也有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营养都在汤里,只喝汤不吃肉。

其实汤的成分绝大部分是水,超90%的营养不会溶解在汤里。食物煮汤后,肉等食材里的营养成分约占95%,汤里的营养成分约占5%。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如果喝汤不吃肉等于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其实,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被人体消化吸收。除了只能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将汤与“渣”一起吃下去。

误区之二:煲汤越久越好。

一些地区有煲“老火汤”的习惯,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也越好。所以,“老火汤”往往一煲就3、4个小时,甚至更久。其实,煲汤时间过长,营养流失严重。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老火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另外长期间煲煮的海鲜、畜肉等高蛋白食物中的嘌呤会有很多溶解在汤中,摄入高嘌呤会导致尿酸增高。所以炖汤,一般控制在1—1.5个小时,是比较科学的。

误区三:骨头汤最补钙。

“吃什么补什么,喝骨头汤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含钙确实丰富,但是骨头中的钙因其化学结构的关系很难溶解到汤里。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曾经有人检测过,一碗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因此,用骨头汤补钙不能作为一种良好的补钙途径。

误区四:喝刚煲好的热汤。

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误区五:用餐最后才喝汤。

西餐的出菜顺序是先喝汤,再用主菜及副餐;中国菜则是把汤放在用餐最后。由于此时多已吃饱了,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并且汤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汤比最后喝汤健康,且有减重效果。

误区六:人人都能喝浓汤。

“汤越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并非人人都能喝这些美味的老火汤,像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过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

误区七:爱喝汤,一餐可喝好几碗。

一般人吃饭时可缓慢少量喝汤,以胃部舒适为原则。如果汤的种类是高热量、高盐份、高嘌呤,则不能多饮,尤其是患有痛风、肾脏病及高血压的人,应避开喝这些汤。

误区八:用汤泡饭吃。

用汤泡饭,由于米饭泡软易吞,往往懒得咀嚼就快速吞咽,增加胃的消化负担,长期下来将引发胃病。所以,吃汤泡饭是不利健康的。

误区九:鱼汤越白越好。

可能很多人觉得鱼汤越白越好喝,因为,浓的鱼汤之所以显得白,这主要是油脂乳化的结果,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营养成分,而是鱼的脂肪!有做饭经验的人也知道鱼汤想要白,下锅前用油煎一下,汤里的脂肪含量越高,汤就越白,越浓,所以鱼汤不是越白,营养越好哦!不过汤越白,喝一碗汤热量越高倒是真的。

以上这些喝汤的误区,您中枪了吗?千万不要以为喝汤就是汤水下肚而已,喝汤也有讲究。请注意避免喝汤的误区!

如果觉得《营养都在汤里 煲汤越久越好(错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