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奇奇怪怪的中药(凭什么能够治病)

2023-07-13 分类:养生资讯

炎黄子孙们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初春乍暖还寒,北方气温较低,初春往往气温依然在零度左右。但是,初春的零度和初冬的零度,给人们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温度是相同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如果非要用语言来描述的话,冬风是“冰”的感觉,是刺骨的,像锋利的刀片,很有穿透力。而初春,温度再低,给人的感觉也只是“凉”,是温柔的。

再举一个例子,夏天的晚上,三两好友出门吃个烧烤,撸个串,别提有多自在。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电烤炉逐渐取代了炭炉。许多“嘴巴尖”的朋友就吃出来了:“电烤的味道不如炭烤的”。你让他具体说说不如在哪里,他倒也说不出差在哪,最后就总结为“少了个烟火气”。

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温度相同,而给人的感觉不同?这个所谓的“烟火气”,难道就真是炭火的烟熏味吗?我觉得,非也。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物质的背后是有另一种“东西”来决定他的性质的。在这里姑且把它叫做“能量”、“气”等等。这不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二十一世纪了,也没人再去开历史倒车。在这里只是简单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才疏学浅,有不当疏漏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西瓜性寒,螃蟹性寒,羊肉性温”,这里的“性”就是物质的能量。

天地间的万物都具有能量,听起来这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实际上,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天生就能够理解,毕竟是自家的东西,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比如,有人对你说“同样一碗水,你放到太阳下晒,放到炉子里烤,用电水壶烧,使他们达到同一温度。此时,水的成分没变,温度也相同,但其中蕴含的能量是截然不同的。”你没法讲通其中的道理,但你会不由自主的认同。

可能在外国人眼里,这是荒谬的,“水就是水,哪有什么能量?”正如在经过“研究”之后,西方人得出了结论:“犀角牛角羊角成分和人的指甲一样,都是钙”,既然如此,古时候的医家大贤们为何还要舍近求远,传统的安宫牛黄丸为何非要用犀角?成分都一样,用指甲不是更省力吗?在我们眼里,着实是贻笑大方了。

之所以我们能够轻易理解这些,就是因为我们不光具有“智”,同时还拥有“慧”,“慧”就是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它使我们能够轻松地领悟这些“玄妙”的东西。

现在我们回到起点,中药是怎么治病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中药。难道只有药店医生开出来的难吃苦口的才是药,而我们平时吃的白米馒头就不是吗?

《本草经》中记载,药分上中下三等,分别为“君药”“臣药”“佐使药”。君药久服无害;臣药性质微偏,病好即停。佐使药不可长期服用,需斟酌使用。简单来说,按照中医思想来编配药方所用到的东西,都是中药。而中药也只是能量的载体,中医就是通过对能量的配比,来调节人体内能量的偏颇,使身体达到阴阳和调的状态,自然药到病除。

所以,我们不能抛开物质的能量而去单纯的分析成分。这里也不是否定西方的医学思维,就好比接济贫苦落难的人,你可以直接给钱,也可以帮忙介绍工作。大家的动机都是正确的,没有高下对错之分。说到这里,只是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启发,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是一句“封建糟粕”就可以否决的了的。对于祖先们的智慧,我们还是要多少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如果觉得《奇奇怪怪的中药(凭什么能够治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