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盘子古代说法

2023-08-04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8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商周时期的盘,是一种盥洗用具,是用来接水的。我们先来看看商周的盘长什么样。当时的青铜盘都有着一个敞口和圈足,看起来就像一个垫高了的大盘子。西周时期的青铜盘盘口变得更浅,而且设有双耳。

当时它经常与另外一种注水用的铜器配套使用,那就是匜(yí)。

商周时期,当时贵族们举行宴会飨宴的时候,饭前饭后都要进行“沃盥之礼”,就是类似于今天的洗手、清洗酒器。这不仅是为了讲卫生,而且是一种基本的礼仪。我们来看看匜,它一边有把手,一边带有流槽,可以很方便地拿起来倒水,而且不容易泼洒出来

金文中,因为“凡”字的字形与“舟”字非常相近,所以就逐渐讹写成为“舟”又在下方加上了“皿”。皿表示它作为器皿的功能。

说文小篆的字形体就把下部的“皿”换成“木”。

唐代楷书中间,下部又换回了“皿”,笔画更加规整。

盘字在古代有多种写法,其中有一些是依据盘的材质而发生演变。比如说先秦时期的盘多用青铜制成,所以产生了从“金”的“鎜”字。汉代以后,大多用木头制作,于是产生了从“木”的“槃”字。

盘的形状并没有改变,但是人们乐于随着材质的变化而使用新的字形。这是一种具象化的思维方式,与抽象化的思维背道而驰。盘字有从木、从金等不同写法,也可以说是为了不同特征的盘专门造的字,只不过后来人们逐渐变得不太讲究这种区别而已,最后被简化为今天的“盘”字。

进入汉代以后,盘逐渐演变成为盛放食物的饮食器具。

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当时人们坐在一起举行飨宴,曾经用到了“杯盤狼藉”这个词,形容宴饮结束时杯盘放得乱七八糟的样子,盘作为食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唐诗才产生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

从贵族洗手时接水用的盥洗器,到普罗大众盛放食物的盛食器,盘的功用随着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接近民众生活。那么只供贵族使用的那些器具,比如说鼎、簠、爵、觚等等,最终都消失在时光长河之中。而类似盘这种百姓最常用的器具,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们不仅喜爱它,而且用它给各类相似形状的事物来进行命名,这个就让盘的名字得以四处流传。这大概就是民众的选择吧!

如果觉得《盘子古代说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