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1925年2月24日时时代背景

2023-08-17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5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背景

民国军阀的地域性最早来自于清朝末年,其中央军队八旗和绿营战斗力低下,在征讨太平天国等势力时,不得不依靠地方团练,比较著名的有湘军和淮军。随着清廷的衰落及日益腐败,地方团练的势力也日趋扩大,已经可以影响到中央的政策决定。民国军阀无不与这些地方团练有千丝万缕的瓜葛。

清朝末年,由于义和团事件清廷受到严重打击,慈禧太后认识到面对西方势力的冲击诉诸传统武力乃毫无作用,因此开始主导新政执行。其中一环乃新军建立,此新军之核心部队由袁世凯建立,史称“小站练兵”,乃日后的北洋六镇。此新军计划原先预定扩展至全国建立36镇约五十万正规军,并成为全国主要武力核心。

新军的计划本身就有极大的问题。由于当时中央为了庚子赔款之财源筹措已经阮囊羞涩,除了北洋六镇之新军之外清廷根本拿不出经费来建设各地新军,因此各地新军之经费筹措基本上是各省自行办理。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减少中央财政负担,但显而立见的负面影响就是这些新军基本上都是地方自筹自招自练,中央根本无法掌握其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注定了各地军阀出现之必然定局。

除了各地自筹之新军以外,位于中央的北洋六镇在忠诚性问题上对于清廷也是极大的隐忧,北洋新军在核心架构上是以袁世凯于小站练兵时所训练的军官做为军队骨干,对于袁世凯的效忠性还比清廷来的大。

此点清廷并非不知情,因此袁世凯在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后失势,基本上就是为了削弱袁世凯对新军之影响力,不过此作法完全失败,辛亥革命发生时,北洋六镇虽接获清廷的讨伐命令,但是却抗命没有进行任何动作,清廷不得已重新重用袁世凯以求抵抗革命的力量,这些原来效忠清廷的北洋新军就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而地方新军则成为各地军阀之骨干。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推派各省都督进行治理,都督在各省掌握了政经大权之地位,成为了军阀养成之温床。护国战争之后,各地军阀正式成型。

扩展资料

北洋军阀建立

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后,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同盟会内部分化,袁世凯便趁机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实现了中国短暂的统一。

1913年的“宋教仁案”和“善后大借款”后,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被北洋军打败。

袁世凯取胜“二次革命”后,便开始了发展实业的计划,同时也加紧复辟帝制。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因为外交的压力和财政的危机,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

袁世凯死后(1916年6月6日),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

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争斗不已。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职位,与在中央掌实权的段祺瑞争权夺利,发生“府院之争”。1917年7月,张勋应黎元洪“调停”之邀,率领五千“辫子军”入京,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段祺瑞以“功臣”自居,重任国务总理。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权后,企图以武力手段统一南方军阀,激起南方革命派及西南军阀的反对。

1917年8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随即讨伐段祺瑞的第一次护法战争拉开帷幕。在北洋军的镇压下,北伐军受挫加之军政府内部的矛盾,1918年5月,孙中山辞职,护法战争失败。护法运动的失败,再次证明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濒临绝境

如果觉得《1925年2月24日时时代背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