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科普周周讲】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养生小贴士

2021-12-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原创 上海市胸科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后,整体上“万物皆洁齐而清明”,阳气生发、清气上升。但是,清明节后,依然有倒春寒现象,阴晴不定,忽冷忽热。《黄帝内经》中讲:“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旺盛。因此清明时节也要注意身体养护。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早一晚,温差悬殊。古人常说:“二八月乱穿衣”,说的就是清明前后人们换衣服总是过于频繁。健康是美丽的基础,养生是漂亮的前提。清明时节的春天具有假象,也要遵循“春捂”之说,善待自己的身体,随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是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痛经女性等体弱多病者,一定要“娇贵”自己的身体,“稀罕”自己的生命。面对仍未完全扑灭的新冠肺炎,日常外出仍要带好口罩,以防病毒侵体。

“春三月,此谓发陈。”人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食欲通常比较好。此时要注意饮食适度,避免耗损或阻碍阳气。否则过犹不及,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春养肝,少饮酒。饮食以温为主,可以多吃一些时令蔬菜,如韭菜、菠菜、荠菜等;少吃冷食和油腻食物,不宜再多食用“发”物,如羊肉、鸡肉等。春天野菜正当季,不过,野菜大多性寒凉,不宜多吃。春季万物复苏,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及寄生虫逐渐活跃,应当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四气调神大论》中讲:“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居室宜每天中午通风换气,干热或大风等特殊天气,要关紧门窗。天气不错的周末,可以把床单、被罩一起清洗暴晒,除螨抑菌。

清明节后,万物复苏,重点养阳。养阳重在“动”,早睡早起,避免熬夜。7时至9时是辰时,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人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升发。适当开展室外游戏、户外活动,“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对于疏散心情、激发情志、提高身体免疫力非常有好处。不过要注意的是,运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猛,要循序渐进舒缓着来。出行方式尽量选择步行、骑车或者自驾;乘坐公交、地铁等尽量接触公共设施后洗手清洁。

清明节具有缅怀先人、礼敬祖宗的重要意义,祭拜先人容易忧虑过度,最容易伤肺,从而导致肝气郁结等症。加之,这个时节天干物燥,人也容易产生疲乏倦怠、焦虑不安等情绪,十分不利于身体健康。清明时节肝气郁结证见精神抑郁、食欲不振、胸闷胁痛、腹胀嗳气等。因此肝脏不好的人切莫过度忧愁,要尽量保持畅快的心情,以疏通肝气为主。

本文文字来自我院中西医结合科

原标题:《【科普周周讲】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养生小贴士》

如果觉得《【科普周周讲】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养生小贴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