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我国居民主要的膳食营养与健康问题

2021-12-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3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建国以来,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粮食生产连年丰收,食品生产和加工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食物消费和营养供给已经获得充分的保障。然而,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社会环境、文化和饮食习惯存在的巨大差异,在我国人群中还存在许多营养问题,既引发各种病患,又对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造成长远不利影响。目前在我国,营养问题总体上是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同时并存,膳食模式不合理。

营养缺乏问题主要表现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某些矿物质(如铁、钙)缺乏和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而营养过剩主要表现在能量过剩和三大产能营养素过剩,特别是脂肪摄入过多;膳食模式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饮食过于精细、食盐过多、三大产能物质摄入过多同时新鲜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摄入不足。

虽然我国各群体的营养改善工作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群体水平的营养状况已获得较大的改善,但依然存在不小比例的营养不良。特别是现在需要精准扶贫的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相对还是比较严重。

2015年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成年人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率仍达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还有3.2%,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还有9%。

营养不良导致上千万儿童生长发育低下:1990-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城乡差异一直较为明显,农村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地区的3~4倍,而贫困地区农村又为一般农村的2倍,2010年我国农村地区5岁以下男女儿童比城市同龄儿童矮1.9 cm。200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宣称,中国至少有1270万儿童患有生长迟缓,生长迟缓儿童的人数仅低于印度,列全球第二,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

贫血,特别是铁缺乏引起的贫血问题普遍存在。缺铁性贫血的敏感人群为妇女、婴幼儿童和老年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贫血的绝对数量非常巨大。虽然经过多年的干预改善工作,但限于覆盖面有限,贫血问题仍然存在,尤其在贫困农村地区还非常严重。不同的调查研究有不同的贫血率数据,但都显示出贫血问题的严重性。有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整体贫血率为20.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贫血),女性高于男性。2016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常继乐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新闻发布会时指出,6~11岁期间的儿童贫血率为5%(相当于20个人中有1个贫血),孕产妇贫血率达17.2%(将近6孕产妇中有1个贫血),6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率为12.6%(8个老年人中有1个贫血)。

钙缺乏问题也突出,我国居民普遍存在钙摄入不足问题。多次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的钙摄入量在推荐摄入量的一半以下。2010~1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每标准人日钙摄入量为366.1mg,其中城市412.4mg,农村321.4mg,城市比农村高。但均距离膳食营养素钙的摄入目标800mg相距甚远。

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问题突出。一半以上的儿童及老年人存在维生素A 边缘缺乏,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一些地方性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老年妇女维生素D缺乏率达21.8%,不足率达62.4%。

此外,在婴幼儿童人群中还存在碘、硒、维生素B1、B2、叶酸、维生素D等缺乏的情况,在老年人群中存在锌、硒、维生素B1、B2等缺乏的情况。

与营养缺乏问题并存的是营养过剩问题,主要体现在能量和三大产能营养素过剩(尤其是脂肪过剩),和由此引发超重和肥胖问题。

2010~1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已达31.5%,脂肪供能比已经超过合理范围20%~30%的高限。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每人日平均烹调油摄入量为42.1g, 55%的成年居民烹调油摄入都超过了建议量(25~30g/d),约26%超过了50g/d,超标近1倍。

由于能量摄入过剩、动物性食物或脂肪摄入逐年增加、身体活动量明显减少等营养不平衡问题引起肥胖人数的大幅增加。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近30年来监测9省的结果表明,我国成人(18~65岁)体质指数(BMI)和超重率在逐年增加。1991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成年BMI平均值为21.5,而2011年为23.8,上升了2.3。随着BMI上升,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增加。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全国18岁以上成人超重率已达30.1%(平均10个成人中就有3个超重),肥胖率已达11.9%(平均100个成人中就有12个肥胖);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与2002年相比,超重率增加1倍,肥胖率增加2倍。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肥胖率增长幅度都高于发达国家。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已经接近城市人口。肥胖正成为我国人口健康素质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超重和肥胖增加,与之密切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也增加。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25.2%(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201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在2亿以上,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也就是说平均差不多10个成人里就有1个糖尿病),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约有6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已接受治疗者,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也很不理想;血脂异常也在大幅增加,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已超1.6亿,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的数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形式非常严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会引起心、脑、肾、全身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而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糖尿病会引起代谢紊乱,肾脏、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感染、肾病、视网膜等多靶器官损害。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三个问题是膳食模式的不合理。膳食模式又称膳食结构,是对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所占的比例的概括性表述。一般根据其中的各类食物所能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的数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来衡量该膳食模式是否合理。

根据膳食中食物的主要来源不同,世界范围内的膳食模式一般分为3种类型:动物性食物为主型、植物性食物为主型和动植物性食物平衡型。各类型的特点大体也就是字面表达的意思,动物性食物为主型膳食组成一动物性食物为主,其特点为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长期动物性食物为主型膳食,容易诱发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植物性食物为主型与动物性食物为主型相反,多见于亚洲、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平衡型膳食模式的特点是动植物食物构成比例适宜,事务性食物占较大比重,动物性食物仍有适当数量,即可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又可预防慢性病。

我国传统的膳食模式为植物性食物为主型和动物性食物平衡型,膳食模式较为合理,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意识转变,我国的膳食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变,部分人群的膳食处于非平衡状态(平衡膳食模式是指一段时间内膳食组成中的食物种类和比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能量水平的健康人群的营养和健康需求),部分人群的膳食模式有向动物性食物为主型模式转变的趋势(或者已经发生)。谷薯类食物摄入逐年降低,动物性食物和纯能量食物摄入增加,脂肪供能比已经超过合理上限,食盐摄入量持续过多,同时,水果、豆类和奶类的摄入长期低下。

2012年我国居民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总能量平均为55%,大城市更低,很多青年为了减肥基本不吃或只吃很少的主食,与平衡膳食模式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应在50%~65%的要求有明显差距。在谷类食品中,精制大米、面粉的消费量最高,约占90%以上,而全谷类食物摄入量仅为14.2g/d,远低于推荐量。以最低50g/d为参考值,达到此标准的人群比例仅为9.2%~14.6%。调查显示,酒精和糖作为纯能量食物,其摄入量在逐年增加。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全国每人日平均食盐的摄入量为10.5g,城市为10.3g,农村为10.7g,远高于建议的6g的摄入量标准。65%的成年居民都超过了建议摄入量,甚至有34%的成年居民摄入量超过了10g/d。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蔬菜的摄入量为269.7g,以2000kcal为例比较,尚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300~500g),深色蔬菜89.4g,也未达到推荐量(总蔬菜摄入量的一半);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水果的摄入量为40.7g,远未达到推荐目标量(200~350g)。城乡居民每标准人日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为24.7g,远不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300g)的1/10。大豆等豆类也远低于推荐量。

膳食模式是营养与健康的物质基础,不良的膳食模式会对近期和远期健康结局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增加疾病的发病风险。例如,能量和产能营养物质(如精制碳水化合物、脂肪、酒精、糖)超标会增加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并由此或独立增加与超重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蔬菜水果的摄入不足,会增加膳食纤维、多种微生物矿物质缺乏的风险,由此增加便秘、血脂血糖紊乱的风险;奶类、大豆摄入不足,增加了钙摄入不足的风险,由此增加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风险,等等。因此,对于膳食模式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资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营养问题及对策思考.营养学杂志.2015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http://www.nhfpc.gov.cn/xcs/s3574/201605/ae8cfcaf594b437d986c8cf23552a3fb.shtml

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201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如果觉得《我国居民主要的膳食营养与健康问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