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新语·养生丨颜秉济:中医调理的两个误区

2021-12-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济南槐荫益群中医诊所主治医师 颜秉济

某日,我的诊室来了这样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她急匆匆的进入诊室。

“请问您是颜医生吗?您能给我看看吗?”

“好的,您哪里不舒服?”

接起医生的话,这位阿姨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向我讲述她的漫漫就医路。

她今年79岁,症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焦虑伴发失眠;2、不明原因血压波动,压差大,晨起服药后血压多在170/40mmhp左右,并在一天中经常处于波动状态。

患者失眠发作了大半年,多处就诊未得到明显改善,心情愈发焦虑,惊恐不安,心悸不宁,血压波动时伴随眩晕,眼前云山雾罩,视物模糊。因患者以前同事曾因眼底黄斑变性等疾病导致失明,故患者特别担心自己的视力问题,害怕动脉硬化,血压波动导致自己失明而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拖累子女。

在把脉之前,我先安抚下患者的情绪,鼓励她要相信自己在我的帮助下一定能战胜疾病,只要医患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凡事也不要太要强,自己有什么诉求,也要和子女及时沟通,不要因为麻烦他们而过度自责。

慢慢的,情绪慢慢的平复下来。她说“我只要一血压波动,眼睛就立刻陷入模糊之中,视力模糊是不是血压升高导致的?”

我说,不一定。在望闻问切之后,告诉患者,以我的经验,应该是您首先出现了脑供血不足,脑细胞缺血缺氧,导致视神经营养不足引起了视力模糊,并且在脑缺血同时反射性的引起了血压的波动(机体通过升高血压去改善脑部血供)。所以您认为的因果关系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反而它们的关系是互换的。

经过了一个半月的中药调理和心理沟通,这位阿姨的病果然痊愈了。这是我日常运用中医药配合心理诊治患者焦虑等神经症的一个例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抑郁恐惧失眠等各种情志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临床中,我从以前主要从事老年慢性病的调理,慢慢摸索出一套治疗慢性病伴发心理异常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治愈和改善了很多类似的疾病。

中医治病有四个不同于现代医学(俗称西医)的地方,一是治病求本,就是治病一定要找到引起疾病的本源,分辨清楚因果主次,在治疗疾病所引起的不适症状的同时去兼顾病因以及诱发因素。二是整体调理,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时,一定要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它,不能去割裂它,不能说它只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就只去治疗消化,因为消化不良的发生因素有很多,也可能是情绪不佳引起的。三是注重人文,就是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长期的情绪不良引起的,正所谓中医调神,中医更注重人文关怀,从语言沟通和药物上去治疗不良情绪,往往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中医有些类似于西方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传教士 ,或者心理学的心理医生一样,因为他对人们不安的灵魂起到了接纳与安抚的作用。四是重视机体的自愈能力,药物治疗只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真正起重要作用的其实是患者自身正气对稳态的恢复作用。

借此机会,我还想强调两个找中医调理的两个误区:一是过度相信所谓的老中医,因为中医是一门讲悟性和经验的学科,而悟性和医者年龄的无关,经验也是如此,不一定年龄大的一定经验丰富。二是中药没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不能有事没事自己给自己瞎调治,不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往往会导致自己因过度服中药而损伤肝肾。

个人简介:

颜秉济,执业中医师,中级职称,执业中药师,全科医师。颜回第79代孙,祖籍山东曲阜,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李克绍教授之子李树沛教授见习弟子,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曾随父行医,诊治抓药。后在济南槐荫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多年,并创建振兴街社区国医堂。在医院中医科时年27岁,日门诊量50多人,为医院年创收100多万元,得到了医院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收获医院颁发证书、患者锦旗及感谢信难以计数。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

栏目介绍: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部署推动“十四五”时期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其中提到要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凝练推出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和底蕴的中医药典故和名家故事。

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号召,做好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即日起推出《中医新语》报道专栏,栏目设置了【中医人】和【中医养生】两个板块,围绕普通中医从业者和中医大咖访谈,时节养生保健等,展示新时代的中医形象,讲好新时代的中医故事,做好接地气的中医科普,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认可中医。

【中医人】申报要求:1、中医药行业从业者;2、具有医学(药学)背景,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3、被采访人有一定的故事性。

【中医养生】投稿要求:科普文章要求字数在1500字以内,内容为原创;短视频MP4格式,大小不超20M,分辨率不高于720p,时长2分钟以内。

如果觉得《中医新语·养生丨颜秉济:中医调理的两个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