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立夏养生,看看中医怎么说

2022-01-05 分类:养生资讯

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万物蓬勃生长的夏天悄悄来临。

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伴随着立夏过后就是气温渐升,日光渐燥,身体各脏器也随之发生变化。

作为暮春与盛夏的过渡期,立夏前后,我们该如何养生,为盛夏做好准备呢?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

夏三月指立夏到立秋的这三个月。通俗地来讲,夏季养生要遵循夏季的时令,在夏季应该晚睡早起,精神愉快,切忌发怒,使体内阳气能够正常地向外宣发,如果不按照这种规律作息,则容易伤害到心脏,到了秋天阳气收敛不足,就会产生疟疾,而冬天有所亏缺,疾病就容易加重。

夏季属火,火气通于心,故而夏季与心气相通,心阳在夏季也会格外旺盛,而烦躁的天气也会让人产生一些躁动的情绪,人们会感到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口腔溃疡等情况,所以说在夏天的时候,养心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立夏之后,养心三要

1.夜卧早起,增加午休

进入夏天之后,亮得早、黑得晚,顺应这样的时长变化,提倡晚睡早起,但不能晚于11点。因为进入11点,就是肝脏自我修复的时间。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好对血有益;“肝木生心火”,肝好对心脏好!

起得早、睡得晚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应对漫长夏日,午睡必不可少。

每天午后1~3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的供血就更为减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此时相应增加午睡,有助于补养体内阳气,推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一般来说,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空调风口处睡觉,以防受风着凉。

2. 增静减怒,养护心神

立夏之后,天气转热,人容易烦躁不安,心神易受到扰动,引起肝火上炎、口舌生疮、失眠等。因此,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阻滞,易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状况。

夏季养生要格外注意,“戒躁戒怒”,静养身心,保持内心安静;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以降心火。

3.清淡饮食,动静结合

立夏后阳气上升,外界的气温升高,此时再多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都是热气,出现痤疮、便秘、口臭、口腔溃疡等上火的症状。

所以,饮食上要清淡,还要多补水。夏天尤其适合喝粥,粥品清淡易消化,又能补充足够的水分,如再加上山药、薏米、芡实、莲子等,健脾养胃的效果更好。此外酸味食物有助于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具有健脾的功效。

夏季出汗过多容易损耗津液,常吃一些番茄、山楂、猕猴桃等略带酸味的水果,能够敛汗祛湿,有助于生津解渴、健脾消食。

立夏以后,温度高了,汗液排出量加大,活动量较少的人群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里发闷,精神不振的现象。

“汗”为心之液,汗液过多地流失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紊乱,伤及体内阳气。因此,要避免大汗淋漓,选择不要过于剧烈、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过量运动有害身体,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早晨气温适宜,可前往家附近的公园散散步,既能颐养心神,促进血液循环,又可增强新陈代谢,有助于推动体内阳气的升华。

中医自古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夏天坚持对心脏的保养,身体阳气充足,对于我们后续几个季节对疾病的控制,百利而无一害,而且在做好的心脏保养后,可以不用担心后续的秋季及冬季引发的大多数疾病,对于已有的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

如果觉得《立夏养生,看看中医怎么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