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立冬后注意养生进补

2022-01-06 分类:养生资讯

11月7日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立冬后如何养生?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邓倩。

冬令进补不适用于所有人

立冬也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邓倩表示,中医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应该顺应自然变化,并依照自然规律生活,所以在自然界阳气内藏的时节,人们养生也应以潜阳、护阳、闭精敛气为主,起居调养上重在“养藏”,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节制房事,衣着上不可过于单薄,注意御寒保暖,也不宜过多过厚;饮食与药养上,应以温阳、益气养血和益精为主,适度选用部分偏于温性的药物及食物,以应“养藏”之道。同时,应坚持适度运动,常晒太阳,临睡前可用温水泡脚,以壮阳气、温通经脉。

谚语有云“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自古冬令进补是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一大特色,那么冬令进补是所有人都适合吗?

邓倩表示,《黄帝内经》有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里所说的“虚”指的是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身体机能低下,中医强调只有出现虚证才用补法,不是虚证不用补法。也就是说,冬令进补是针对虚证人群或者虚实夹杂证人群的,单纯实证人群不适合。所以冬令进补的对象,一般是体质虚弱者,过劳透支者,或大病初愈、手术后气血亏损者。进补不当,最贵的药材用在身上也没有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滥用补药,滋湿生热,影响人体内在平衡,造成阴阳失调。

既然冬令进补不适于所有人,那么怎样初步判断自己需不需要进补呢?邓倩提醒,可以运用体质医学知识。中医将人的体质大致分为九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这九种体质并非都需要进补,其中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四种体质属实性体质,非但不需进补,还需要一定的通泻。而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三种体质属虚性体质,需要进补,其中气虚质及阳虚质属于寒性体质,俗称“寒底”,阴虚质属于热性体质,俗称“热底”。还有很多人属于虚实夹杂的复合体质,这种情况相对复杂,如何进补可以咨询专业医师。

不同体质人群进补方式不同

那么,什么样的人属于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他们又该如何进补呢?邓倩指出:

气虚质,特征是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易患感冒,女性易月经量少、色淡。面色偏黄、肌肉松软。常用甘温或甘平的药物以补益脏腑之气,如人参、党参、 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大枣、灵芝、黄精、当归等。

阳虚质,特征是畏寒肢冷,耐夏不耐冬,倦怠嗜卧,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常用甘温、辛热的药品温补阳气,如附子、鹿角胶、巴戟天、淫羊藿、肉桂、补骨脂、菟丝子等。根据阴阳互补理论,温阳的同时可适量加入补阴药,如熟地、山萸肉、山药。

阴虚质,特征是形瘦面红,皮肤干燥,口燥咽干,大便干燥,性急活泼。常用甘寒质润的药物补阴、滋液、润燥。冬寒时节,偏温之品更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阴虚质由于容易化热化燥的体质特点,所以在进补上不同于气虚质、阳虚质,不宜在冬日进食过于温热的食品药品,但同时也不宜进食苦寒之品,应选用甘寒、甘温之品。如地黄、 沙参、山药、麦冬、天冬、桑葚、女贞子、墨旱莲、石斛、玉竹、龟甲胶、阿胶等。

邓倩表示,除了药膳进补,还有一种为冬令进补而生的中药剂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膏方”。中医膏方是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辅料制成的半流质状制剂。膏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为人类健康和长寿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膏方为人耳熟能详的功效是“滋补强身、纠偏却病、抗衰延年”,其传统立意在于平图、缓图、长效,类于“润物无声”。膏方的配方动静结合,通补相兼,这种进补方法,可以求得“血脉相通,病不得生” 之效。

古人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强调冬季“养藏”的重要性。冬令进补只是“养藏”方法之一,生活方式上避免过耗精气、阳气,也是重要的“养藏”方法。

【来源:中山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如果觉得《立冬后注意养生进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