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第一位活过百年的圣人,看“药王”孙思邈如何用艾灸养生

2022-01-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历史上曾有一位得益于艾灸,而活过百岁的人,然其幼时体弱多病,古书记载“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也就是说曾因疾病缠绵而倾家荡产。

40岁之前他是不信艾灸的,多方医治无效,40岁才开始多方寻求艾灸疗法,进行深刻研究,经多方研究并证实了艾灸的养生祛病功效,便开始经常使用艾灸为自己调理身体,最常作用的穴位就是“足三里”。喜欢上了艾灸后,据其自己述说经常是“艾火遍身烧”,他尤其爱灸足三里穴。

此人便是唐代著名医学家,被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

为何以多病之身反而能享百岁之寿?历史上已经做出了无数总结,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孙思邈非常重视日常养生之法,尤其注重艾灸的养生功效。

这位随身带艾草、艾火遍身烧的药王,是如何做艾灸的?

“药王”孙思邈的艾灸大法

一、未病防病 已病防变

孙思邈首次提出预防疾病的保健灸法,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其重要的学术思想。他说:“上工医未病之病”,“神工则深究萌芽”。“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在《千金要方》卷十七“中风”条下,他提出灸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等七穴预防中风。

现代实验已证明,艾灸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促进抗体的生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促进病变附近发生局 部充血、溶血现象,改善局部皮肤供血情况,调整局部组织的机能。病之初起,较为轻浅,即灸可扶正祛邪,控制病情发展,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

二、辑录灸方

孙思邈在著作中除唐代医家和自己的医疗经验外,还收录了许多失传的古代医籍内容,其中郭玉、张文仲、范汪等各医家之说,部分保存和流传。《千金要方》载针灸处方千余条,其中灸方占三分之一,约4百条。《千金翼方》载针灸方6百余条,其中灸方占十分之九,约5百余条,足见孙思邈对灸法的重视。

灸治有单穴、有穴方,如“胀满肾冷,瘕聚泄痢,灸天枢百壮”。又如治脚气“初灸风市、次灸伏兔、次灸犊鼻、次灸膝两眼、次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绝骨”。组方合理,治证明确,理法有据。为后世针灸医 家所推崇。

三、加药艾

在临床上使用的灸治材料以艾火为主,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可贵的是,孙思邈根据不同的病证,在艾中加入一定的药物,补充了单用艾作为灸用药材的不足。

艾中掺药是孙思邈对《内经》药灸疗法的 进一步发展,从而扩大了灸法的适应证和治疗范围,对后世都有相当的影响。

四、多种隔物灸

隔物灸有多种,孙思邈主要应用隔豆豉、薤、黄土、面饼、 附子、蒜、商陆、葶苈饼等8种隔物灸法。

五、施灸顺序

关于施灸的先后顺序,《千金要方·灸例》:“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后下。”施灸先后顺序,多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如此可以引火下行,从阳人阴,不致于燥热上火,发生眩晕等不 良反应。

临床上有时因多灸上部腧穴而出现头昏、咽干等, 若此时在下部腧穴施灸,多可解除。同时必须结合病情来考虑,因病制宜,不可拘执不变。如气虚下陷的病例,则宜从下而上地施灸。如脱肛症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热证施

灸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虚证、寒证,而孙思邈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亦将灸法用于治疗热证,每获良效。

七、针灸药并重

孙思邈强调针刺、艾灸、汤药三者并重,认为“若针而不 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而不针,尤非良医 也”,“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矣”。因此,孙思邈在其著作中所述的许多病 症的治疗都是采取针灸药兼施的。有些病以针为佳,有些病以灸良,有些病宜用药治。有些病则针灸药同时施用。

好艾灸认准修立科技

如果觉得《第一位活过百年的圣人,看“药王”孙思邈如何用艾灸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