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书画艺术与养生之道:寿从笔端来

2022-01-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习练书画自古被认为是养生之首,素有“寿从笔端来”之说。

有研究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画家名列榜首。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不妨来看看自古至今的著名书画家:

历览诸多长寿的著名书画家们,无论是平均寿命较短的明清以前,还是现当代,其平均寿命都在80岁以上。

例如:柳公权87岁、颜真卿75岁、张旭74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董其昌80岁、杨维祯74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龢85岁,何绍基74岁、吴昌硕84岁、章士钊、郭绍虞、萧龙士90岁、齐白石97岁、刘海粟98岁、何香凝95岁、陈半丁94岁、黄宾虹92岁、林风眠91岁、朱屺瞻105岁、启功94岁、沙孟海93岁、舒同94岁、赵朴初94岁、董寿平94岁、萧娴96岁、于安澜98岁、孙墨佛104岁、朱屺瞻105岁、马识途104岁、周愚山100岁、苏局仙110岁……真是不胜枚举。

缘何书画家长寿?因为书画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书画创作也是一种体育锻炼

不要以为只有跑步、跳绳、打球等运动属于体育锻炼,书画创作同样也是一种体力锻炼。创作书画作品,不仅要展纸挥毫泼墨,还要用心用神用气。每日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凝视,专心致志。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执笔则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渐次过渡到肩——肘——腕——掌,最后贯注到五指,运行于毫端。

古人云:“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书画看上去只是手在动,其实全身的气血都在运行,书写者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身安意闲,血脉通畅,完全进入了“练功”的境地。因此练习书法被许多人比喻为“练气功”。

据中医经络学说,手挥笔管,可摩动“足三里”这个强壮穴。我们常用的五指执笔法,非但可把字写得刚健有力,而且,通过手指活动能调和气血,活络关节,平衡阴阳,有益身体,促进生命活力。

书画创作有太极养生之功

中国传统书画与太极拳相似,收放自如,疾如风,静如松,静中求动,动静结合,平衡和谐,形神合一,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刚柔相济,以意引气,气贯全身。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有曰:“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虚现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

书画创作有养心之效

《心术篇》云: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心中郁也。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

《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书法能让人的心静下来,通过学习书法凝神静虑,少躁动,书法之动是专一不杂、养神之动。

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

同时,写字还具有不可忽视的心理保健作用。唐太宗《笔法诀》说:“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去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

我们不难看出,长年累月的书画创作对于身心健康、养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快节奏的当下,大家不妨少看电视、刷手机,多抽些时间练练书画,让自己静下来,或许对身心都有益处。

如果觉得《书画艺术与养生之道:寿从笔端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