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道德经》第十五章:修养生之道者需要的性格

2022-01-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为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这一章老子告诉我们,那些善于修养生之道的人,他们的性格都是很微妙的,并且与玄相通,这个"玄"就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境界和物质,古代称之为"冥冥",现代人称其为"暗物质"。他具有修道的潜质却没人认识,为什么不认识,因为他太平常了,一副勉强的样子,性格还有些敏感多疑,敦厚朴实,谦虚有容人之量。在混浊的环境里他好像是混浊的,但他的内在是平静的,因为他的混浊只是外表而已,即使在逆境中也不胡来,一旦时机成熟他就能脱颖而出。有以上这些特点的人做事从来不极端,对任何东西都不会贪得无厌,也不骄傲自满,正因为这样才不会产生任何弊端。

本章老子是在告诉我们,这些就是修养生之道之前或修道初期应有的性格,也就是《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上士"。目的是让修道者自我认识,使得自己对号入座,强化自己的信心和诚心,如果修道者不具备这些性格,可以视为参照修改自己。

为什么老子这句"古之善为士者"说的不是得道的高人呢?不是有很多注本这样写的吗?如果这句"古之善为士者"指的是得道的高人的话,岂不是与第五十章的"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写重了,而且还有那么大的差别。要想理解老子的原意,就得贯通所有章节综合理解,否则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

再比如:我在看老子简考时发现,大家都认为老子在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拦下才写的《道德经》,这样的话是与《道德经》的内容相违背的,如果老子是在函谷关一气呵成写的五千言,就得需要老子在一生的悟道过程中所悟出的道理都得记着,才能写出来。那么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写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还有第八十一章写道:"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通过这两段话得出的结论是:就是老子在无为的状态下与自然合一才悟出大道的真理的,他就以草稿的形式记录下来,目的是让大家都受益。将悟出的真理写在草稿上就是"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过程。所以,老子是将自己的草稿写成正式文本留给了关令尹喜以传后世,这才符合自然规律。

如果觉得《《道德经》第十五章:修养生之道者需要的性格》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