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道德经》之养生之道

2022-01-28 分类:养生资讯

先讲一个有关老子养生的故事:

话说老聃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岂知其名,无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养生之道。

有个弟子名南荣,年过三十,欲求养生之道,顶风冒雪,行七日七夜而至老聃居舍。

南荣拜见老聃,道:“弟子南荣,资质愚钝难化,特行七日七夜,来此求教圣人。”老聃道:“汝求何道?”“养生之道。”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闻言,南荣苦心求道之意顿消。如释重负,身心已变得清凉爽快、舒展旷达、平静淡泊。于是拜谢老聃道:“先生一席话,胜我十年修。如今荣不请教大道,但愿受养生之经。”

老聃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阴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南荣问道:“此乃完美之境界乎?”老聃道:“非也。此乃清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南荣又问:“如此即至境乎?”老聃道:“未也。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由此可见,老子所尊崇的养生之道,分三个层次。一是神静心清,二是自然无为,三是物我两忘。三层环环相扣,拾阶而上,“养心”是首要和内核。我们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保持身心的平静,努力做到淡泊无为、少私寡欲、返璞归真、天人合一。

当前的社会,芸芸众生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多,精神的空虚和物欲的膨胀到了惊人的地步。猝死、过劳死、抑郁、失眠、三高、焦躁、早衰等等,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层出不穷,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身心俱疲。我们看似享受了更好的物质生活,反而失去了更多,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就以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唐朝来说,唐朝是公认经济发展最繁荣的朝代,从唐朝的建立到灭亡的二百八十九年间,共有二十一位帝王,其中至少有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五位帝王是因服用所谓的“丹药”而不幸身亡的。为什么?因为欲望而忽视了客观真理,单说炼丹用的丹砂就是硫和汞的无机化合物,重金属含量极高,因此提前死亡也变得并不奇怪。一代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在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同时,却因一粒小小的丹药而失去了宝贵的性命。这听起来让人觉得既可悲,又无奈。

我们再来说说北齐文宣帝高洋,他韬光养晦、才胆过人,但他在执政后期酗酒纵欲,残暴滥杀,最终因饮酒过度而猝死,终年三十一岁。这些人都过于追求自己私欲之爽而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这才诱发了过分的行为。尤其必须要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它固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信息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心理负担之重,心理性疾病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接受《道德经》的引导,学会养心修性。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此三者去,心自明,自静,自安,自强,身也必将健康长寿,少病少灾。

如果觉得《《道德经》之养生之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