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探析魏晋南北朝的养生文化

2022-02-07 分类:养生资讯

提到养生文化,脑海里浮现的是“保温里泡枸杞”这种具有十足趣味性的句子,养生文化与现代文化已经密切结合,成为当代老年人所注重的和当代年轻人用来自嘲的一种新的元素。但是谈到养生文化本身,它是指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创造的有关养护身体和生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具体表征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具有十足的时代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极其特殊的朝代,其思想不断发展,文化也不断地兴盛,而把魏晋南北朝的因素与养生文化结合,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故事呢?

养生文化起源及其发展

1.沾满奋斗血雨的芽

提到养生文化,人们会想到现代快节奏高生活质量的养生,似乎养生文化的出现的必要条件就是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富足的生活质量。

从一个角度上看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即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人们思考的重心是在如何从乱世中生存以及如何从匮乏的基础生活物资中获得生存空间。在此基础之上,自然对于养护身体的重视度不够高,养生文化的发展自然也就是无稽之谈了。

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并且贴合现实,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但是在其他方面的思虑缜密的情况之下,它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在绝境中中华民族无惧困难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中华民族是一个击不破打不败的民族,即“一个人,你可以杀死他,但是你就是打不败他”的那种深入地镌刻在灵魂和血脉中的无畏和傲骨。在此基础之上,纵使社会动乱,无畏的勇气依然促使着中国人们追求养护自身的方向。

养生文化拥有较为悠长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在秦汉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盛行,各学派林立,以老庄为首的道家学派讲究“重人贵生”,即注重人的本质和对生命的追求。作为道家学派的精神领域的最高范畴的“道”是道家的核心之一,也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

《老子》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是道教的基本教义的具体体现,不仅仅说明了道家道教文化对于养生文化的深远影响,也说明了养生文化是效法天地和自然以达到修养自身目的的。这种说法与中国古典哲学观念不谋而合,故在思想文化方面也能获得大众的接受。另外,道教对于“贵生”的观念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思想体系中有着引导作用,对于封建文化思想体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之上,道教主张的以静养动成为了养生文化的主体元素,养生文化的理论思想和方法体系也在这个时候逐渐发展趋于完善。

2.坎坷不平中颠簸的是曙光

自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完整,在其形成之初,仅仅被看作高层人士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上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奢侈性需求,并没有深入到人民群众内部真正对人民群众起作用,故对于社会文化体制的发展时十分有限的。在此基础之上,其收到的来自于社会本身的反馈作用就十分有限。所以在养生文化体系诞生后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其发展都是停滞不前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逐渐被重视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之一。究其原因有三个:第一,魏晋南北朝动乱的社会场景和恶劣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纷纷避世,从治国平天下的大想法变为修养自身的小意愿。

《魏书》记载:“淫雨,冀、兖、徐、豫四州水出,没溺杀人,漂失财产。”体现了在魏晋时期具有较为恶劣的社会环境,人民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此基础之上,本应人民群众对于基本生活的满足更加重视,而忽视关于养生方面等在满足基本生活其需求之外的对于奢侈性的追求。但是实际上,在面对魏晋南北朝的动乱与恶劣环境时,中华民族体现了极强的抗逆性和在逆境中仍旧享受生活的能力,人民在这个时代通过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不断发展建设自身健康,养生文化也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进步。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不够稳定的时局,使人们的健康得不到保证。因此建设发展自身就成了上到王公大臣下到百姓大众所考虑的问题了,养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属于农民起义性质的张角的“太平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极具煽动性的口号在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掀起了一阵狂风,原本大厦将倾的国家更加摇摇欲坠。

张角的农民起义军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除了已经腐朽的东汉王朝的官吏体制和基础生活物资极端匮乏之外,养生文化也是功不可没的。在张角传教的过程中,他和他的教徒一边传播太平教思想,一边免费发放符水给百姓治疗,使得百姓对于给予恩惠的太平教深信不疑,从而在其振臂一呼时一呼百应,养生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前之古人及后之来者

1.前之古人—产生原因

养生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得到大众支持,成为社会当局不可忽视的一朵新的文化体制的奇葩,与社会环境本身以及逐渐发展完善的古典哲学是密切相关的。

在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是一个重要阶段,其中各学派对于中华文化思想整体都有着一定的贡献。在其中,儒家和道家思想别具一格,对于后世影响深远,不仅仅推动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建立,更是对于中华文化中的养生文化有着推动的作用。在其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出现其他具有较大贡献的学派,如佛家等等。

儒家功法以心性修养为主要对象,在修身治国平天下中增加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概念,在发展完善治国理念和治国制度体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于个人修养做出了明确的概念划定,而且儒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在中国千年文化中,儒家都是以正统文化思想体系存在于社会中,对社会整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在于养生文化方面的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以人为本”,在以仁和人为核心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心性。其全体大用,均以心性为本。

儒家以“存心养性”为工夫,为头脑;同时代的其他学派就相对而言不一样了,佛家以“明心见性”为工夫,为头脑;道家以“炼心炼性 ”为工夫,为头脑。《大学》提“正心诚意”,《中庸》提“率性尽性”,孟子除提 “存心养性”外,又提“尽心”。他们都是儒家经典典籍,对于儒家的大体发展有着根本上的指引作用,它们对于养生文化上的看法也是对整体养生文化的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后之来者—深远影响

养生文化在养生的基础之上属于一种文化,整体上属于文化体系,具有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另外,养生文化具有养生的特性和本质,即“属于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以,养生文化是养生和文化体系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养生的特点和文化的影响力。

养生是通过修养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以达到增强自身体质和预防疾病并增加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一种行为方式,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是十分贴合的。养生与文化体系结合之后,它就对后世养生文化体系进一步造成了深远影响。养生文化作为一种诞生于很早之前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下各学派影响发展而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文化现象,传统养生学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也积累了一整套实用、同时又充满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睿智的实践方法。

养生是自然学和社会学的结合,文化是一种现象体制。养生文化从单一的养生发展成为对于思想整体有影响的思想文化,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

它不仅仅能对于现代养生学有着指导意义,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后世文学发展和文化历史的进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另外,研究这棵大树,我们会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发展自身,并在弘扬中华文化的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总结

现代意义的养生是建立在古代养生体系之上的,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而古代养生是通过修养自身达到一定精神程度的活动。在发展建设这种文化中,我们需要不断发展建设自身,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参考文献:

《老子》

《魏书》

《大学》

《中庸》

如果觉得《探析魏晋南北朝的养生文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