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理论速讲:《黄帝内经》第十二、十三章合讲(硬核知识)

2022-02-09 分类:养生资讯

《黄帝内经》第十二章名为“异法方宜论”,第十三章名为“移精变气论”,从文字结构上看,两章应为一个章节,因论述各有侧重,因此后人将其划分为两个不同章节。笔者在本文中将两章合并讲解。

治疗方法

“异法方宜论”中“异法”是指同样的病症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方宜”是指使用五方之病各得其宜。本章主要论述了不同地域条件下,人们因为自然环境、饮食差异等因素导致身体素质、疾病种类、治疗方法上的不同。

东方,临近海洋,鱼、盐出产丰富,人们使用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因此当地的人大都皮肤黑,肌理松疏,多发恶疮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砭石的治病方法,就是以石为针,最早从东方传来。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的砭石疗法,是指用砭石切开痈肿,或穿刺脓包,排除毒血脓水,现已为其他现代医疗方法取代。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感应、刮痧等砭石治疗方法与古代已原有用法已完全不同,效果也值得考证。

西方,多沙漠戈壁,该地的人,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人们穿毛巾,睡草席,饮食肥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地势高,经常处在寒冷风雪的天气中。当地人游牧为生,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多食牛羊乳汁,因此常常会内脏受寒,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大多用艾火炙灼。艾炙的治疗方法,最早是从北方传来。

南方,阳气最盛,地势低下,水土薄弱,雾露聚集。当地人,喜食酸类和腐熟的食品,皮肤腠理致密,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九针的治病方法,最早是从南方传来。

中央之地,地形平坦、潮湿,物产丰富,人们饮食种类丰富,生活安逸,这里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这些病的治疗,宜用按摩的方法。所以导引按摩的治法,最早是从中央地区推广出去的。

了解病情,将这许多治病方法综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就能使病人得到适宜治疗。

祝由疗法

除上面介绍的砭石、药物、艾炙、针刺、按摩五种方法外,还有一种“祝由”的治病方法。“祝”者指念咒,“由”指生病的原由。“祝由”的概念很广,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箓等。“移精变气论”中“移精变气”即指对病人改变病人精神状态和气的运行,有心理治疗的影子。现实中,通过催眠、心理疏导、心理暗示等方法对部分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精神类疾病)治疗确有一定效果。“祝由”疗法由于带有一定迷信色彩,现已基本淡出正统中医治疗方法了。

本文中,黄帝提出古时候只通过“祝由”法就可以治疗各类疾病,现在确要用各种不同的治疗办法,还不一定能确保治疗效果的疑问。

岐伯指出,上古之人生活简单,心思单纯,不被外物所累,精神内守、安静淡薄,外来邪气难以深入侵犯,因此即使有疾病的发生,亦只用一种祝由的方法,病就可痊愈。现在的人在内为各种忧患所牵累,在外为劳苦所形役,还不能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常常遭受到“虚邪贼风”的侵袭,正气衰弱,外邪就会乘虚而入,内犯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这样轻病必重,重病必死,所以用祝由的方法就不能医好疾病了。

疾病诊断

要向正确的诊断疾病,必须从气色和脉息两个方面入手。气色像太阳有阴有晴,脉息像月亮有盈有亏。气色的变化,与四时的脉象是相应的,若能明白原理,心领神会,便可运用无穷。除此之外,就是要就是耐心细致的向病人询问病情,务使病人尽情倾诉,并仔细观察病人的神色。

中古时候的医生治病,多在疾病一发生就能及时治疗,医生能掌握病情,处理得当,疾病很容易就痊愈。后世的医生治病,治病不能根据四时的变化,不知道阴阳色脉的关系,也不能够辨别病情的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才想用各种方法治疗。常常原来的疾病还没有痊愈,又因为治疗的错误,产生了新的疾病。

最后,顺口溜总结:东西南北中,五方各不同。地气通人气,异地人不同。养生有方法,辨明疾病因。灵活做治疗,选准治病方。针灸与药物,按摩和砭石。谁好就用谁,不必太偏执。只要发现早,疾病不可怕。早早做治疗,健健康康好。

你的每次点击、点赞、转发、收藏和评论都是对笔者的支持。

祝大家身体健康!

如果觉得《养生理论速讲:《黄帝内经》第十二、十三章合讲(硬核知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