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如何才能养生?庄子说听我讲个故事

2022-02-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庄子堪称故事大王,据统计,整部《庄子》三十三篇,讲了二百多个故事,庄子也是成语制造机,整部《庄子》给新华字典贡献了二百多个成语,内容包罗万象,这里不去罗列,单讲养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个道理古今如一。一个人再没有钱,让他拿性命去换,他也是不愿意的。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有多重要呢?《吕氏春秋》讲,论贵贱比天子的地位还高,论轻重比天下的财富还多,论安危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

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吕氏春秋·重己》

既然人的生命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做才能算得上是养生呢?是不是只要好吃好喝好保养就行了呢?来听听庄子怎么说。

在《养生主》里,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文惠君从中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这个故事就是非常著名的庖丁解牛。说庖丁宰牛的技艺出神入化,已经到了牛还没感觉到疼痛就已经被肢解了的地步。文惠君从来没见到过这么厉害的厨师,于是问他的刀技是怎么炼成的。庖丁答:这已经脱离了技艺的范畴了,我所爱好的是道。最开始杀牛的时候我眼中看到的是整头牛,三年后我可以看到牛的内部结构,而现在,我杀牛全凭心领神会,刀顺着牛天然的生理结构在牛骨的空隙处游走,从来不会碰到骨头。好的厨师一年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使用割的方法,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因为他们使用砍的方法,而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好像新的一样。文惠君感叹:从你的话里我领悟到了养生的道理。

庖丁解牛跟养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那把刀。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刀好比人的身体,善于保养的人好比良庖,可以多用一些岁月,不善于保养的人好比族庖,年纪轻轻就未老先衰,但最能养生的莫过于领悟大道的。怎么做才算是领悟大道?不为外物所累,顺其自然者也。

为外物所累会如何呢?庄子又讲了另外一个故事:

说颜回问孔子:我以前见过一个摆渡人,他驾船的技巧很高,我请教他驾船有什么技巧,他回答我说善于游泳的人学起驾船来就会很快,而善于潜水的则不学也会,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答:善于游泳的人对水很了解,所以学习驾船就很快,而善于潜水的人则更是这样,在他们眼中,在水里行船跟在路上行车是一样的,即使船翻了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所以他们驾船的时候从容自在。

孔子又说,这就好比那些赌博的人,如果用瓦块作为赌注,他们内心从容无所畏惧,赢的几率就高,而一旦用黄金做赌注,他们就开始头脑发昏顾此失彼,最终导致失败。人还是那个人,他的赌博技巧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由于外物的轻重在内心掀起波澜的大小导致了不同结局而已。

不为外物所累,身心舒畅,自然能多活几年,在庄子看来,世间最能累人的外物莫过于知识和名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世界上的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难道不累吗?那些领悟大道懂得养生的人从来不去做无法做到的事,从来不去勉强获取无法获取的知识。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 。——《庄子·达生》

除了知识外,名利更是身外之物,庄子拒绝了所有的高官厚禄。在庄子看来,与其说名利可以给人好处,不如说是催命符。有人聘请庄子,庄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说有头牛被打扮得花枝招展,吃的是上好的草料,睡的是上好的牛棚,还有专门的仆人服侍它,但后来它被人们带入了太庙。当它被宰杀的那一刻,想要做一个没人照看的小牛,还可以吗?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庄子·列御寇》

关于此,庄子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只野鸡生存在沼泽地里,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走一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但它依然不想被关在笼子里。在笼子里虽然吃喝不愁,但并不快乐。不快乐的日子能活得长久吗?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庄子·养生主》

类似的故事还有曳尾涂中的乌龟,出游从容的儵鱼。为外物所系,不仅累而且拙,顺其自然反而可以达到至高的境界。

说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答:不行,正虚浮恃气。又过十天,宣王又问,答:还不行,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十天还不行,再过十天说行了,它已经呆若木鸡,别的鸡看见它就跑。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有个叫梓庆的木匠,他用木头刻出来的鐻鬼斧神工,大家难以置信这是人力可以做出来的。于是问他:你有什么技巧吗?梓庆答:我做鐻时,必定斋戒来静养心思。斋戒三天,不再怀有做成之后会有什么赏赐的念头;斋戒五天,不再怀有做成之后会有赞赏批评的念头;斋戒七天,达到忘我的境界。然后去山林,找到与鐻形态最相近的木头,然后再开始加工。我做的鐻完全出于木头的天然形态,我做鐻的过程也没有夹杂任何一丝丝个人私利,恐怕这就是我做出来的鐻疑为鬼神之物的原因吧。

无论是呆若木鸡还是梓庆为鐻,他们都达到了不为外物所扰,顺其自然的境界。养生也是如此,安于时运顺应自然,哀乐之情不入于心,自然就能得到解脱。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庄子·养生主》

如果觉得《如何才能养生?庄子说听我讲个故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