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秋季养生应注意哪些事儿?

2022-03-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立秋后,天气早晚凉,中午热。请中医专家介绍,此季节的养生应注意哪些事儿?

A

秋季天高云淡,清风送爽,气温从夏季的炎热逐渐转凉。此时气候的特点是:虽然秋寒渐重,秋燥渐起,但是仍有秋阳肆虐,很多时候还有炎热,故有“秋老虎”之说。此时,心脑血管病人要注意养生保健,以应对季节的转换对身体的影响。秋季应如何养生好呢?

秋季养生应注意——适度“秋冻”

防“秋燥” 防“秋乏” 防“抑郁”

秋季养生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

“春捂秋冻”要适度。

“春捂秋冻”,“秋不忙添衣”是人们共知的保健谚语。从中医传统的保健养生观来看,秋天最好不要过早过多的添加衣服,因为秋天来临,气温有热转寒是有个逐渐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秋天天气寒温不定,穿多了衣服往往产生身体汗出,毛孔开张寒气容易入里,出现感冒。汗出多了,水液外泄,血液容易粘稠,对身体不利。

此时能耐受秋凉的微寒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流量,能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有利于避免受风感冒,所以适宜的秋冻也是预防疾病的保健良法。当然,秋冻也要有度,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也要因人而异,心脑血管病人一般抗病能力弱,在深秋时节要注意保暖,当气温骤降时,更不可一味的秋冻,而伤风感冒,冻坏了身体。因此衣服的穿着要根据个人具体体质酌定,一般以稍作活动不出汗为宜。

2

预防“秋燥”宜养阴。

中医认为秋主燥,此季节天气少雨,空气干燥,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出现口干舌燥、鼻燥冒火、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等症状。燥者润之,此时要多喝开水,多吃滋润之品,如芝麻、核桃、蜂蜜、乳品、新鲜蔬菜水果,而少吃辛辣之品。

3

加强营养防“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每当秋高气爽之时,许多人感到四肢乏力,昏昏欲睡,这即是秋乏的表现。秋天之所以出现秋乏,是由于人体从盛夏季节的温度、湿度、气流、气压的状态转换致秋高气爽的天气,机体需有一个周期性休整阶段,使其逐渐适应秋天的环境。在这样一个调整阶段,往往使人感到疲乏,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克服秋乏,应顺应自然,从调整人体节律着手,首先要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合理休息、适当锻炼,既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做力所能及的锻炼,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另外,锻炼还可以增加大脑的供氧量,对克服秋乏是大有益处的。

4

陶冶情操“防抑郁”。

中医学认为,秋应于肺,在志为忧。意思是说秋季人们的心情容易抑郁。宋代养生学家陈直有“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 之说。这是因为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情绪和精神状态的紊乱。

防止忧郁要做到:心境淡泊,清心寡欲,培养乐观情绪;多晒太阳,适当运动,可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兴奋,培养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等易陶冶情趣。

介绍一种生津润燥秋季药膳佳品——梨蒸川贝

原料:雪梨一个,川贝粉三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川贝粉,冰糖放入去核的雪梨中,蒸熟即可。

功效:梨蒸川贝口味甜微苦,性寒入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润燥止咳的作用,最适合于秋季痰热肺躁的人应用。

编辑:Vivian

来源:丹东广播电视报精编整理 公益分享 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联系处理

如果觉得《秋季养生应注意哪些事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