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1月补阳,3月护肝,5月养心……20年的养生月历来了,每月学一个

2022-04-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5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人体有生物钟,养生也有时间表。一年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养生方法。

新的一年,除了工作、生活需要规划,健康养生计划也是必不可少。今天养生君为大家整理了一份“2020年养生月历”,学会了,一整年都健康!

1月养生

补阳

1月正值隆冬季节,主旋律是“寒”,寒风凛冽,寒气逼人!

此时,畏寒之人总觉手足冰冷,衾枕难暖,身体极易沾染寒邪。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体内阳气充足,能驱赶寒邪。因此1月的养生重点是补阳。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向太阳借借阳气,养护自身阳气。

养生妙招:向太阳借“阳气”

1月温度低,建议上午10点~12点晒,此时太阳高照相对温暖,每次晒15~20分钟,以感觉身体温暖舒适、微微出汗为宜。

2月养生

春捂

2月正值冬去春来,万物生发,此时养生关键词是“春捂”,意思是春季天气刚刚转暖的时候,衣服不要脱得太多了,要捂着点儿。

为什么要春捂?因为春回大地,气候由寒转暖,冷热变化较大,如果很早就穿上单衣,当气候突然变冷时,身体难以适应,很容易患感冒或引发“老伤”。

养生妙招:“春捂”牢记4个数字

①24~48小时:捂的最佳时机,是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

② 8℃:昼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重点捂头颈与双脚。

③15℃: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是15℃。当气温持续稳定在15℃以上时,就可以不捂了。

④7~14天:即使气温回升,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最好捂14天以上。

3月养生

养肝

肝属木,正对应着春天的生发之气。

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若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继而影响后续的夏长之气,甚至引发病变。

所以,3月养生尤重养肝。

养生妙招:喝蒲公英金银花茶

蒲公英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两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内外热毒、痈肿疔毒等,蒲公英还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热淋涩痛、湿热黄疸以及肝火上炎所引起的目赤肿痛。

胎菊

胎菊,性微寒;味辛甘苦,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胎菊是杭白菊中最上品的一种。是在杭白菊花朵未完全张开的时候摘收下来的为胎菊,经干燥加工制成。特级花选用的是头采花蕾初开的嫩芽,精心的蒸制,烘焙而成.具有独特的味道.以它的稀少而颇为珍贵。

蒲公英金银花茶,采用蒲公英根、枸杞、红枣、金银花、甘草、胎菊6种药食同源的食材,经过专家精心研制。

看这里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通过蒲公英金银花茶的调理,慢慢将肺部堆积的尘埃和颗粒物排出体外,多种材料的加入更为清爽舒适,汤色清丽,口感清香醇厚,有效清热降燥,还能清新口气。好用又有效的它,深受大家的喜爱,老师,“老烟枪”都爱它···天气越来越干燥了,因为变化过快的温差,很多朋友极易上火或是咳嗽。所以,春天喝蒲公英金银花茶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更多的有毒物质去火润燥滋润皮肤效果加倍。

4月养生

祛湿

一到4月,“湿气”来袭,水湿充盈着身体每个毛孔,很多人睡不好、吃不香、便不畅,全身慵懒、情绪低落……

湿不湿,看舌头最直观

湿气入体,舌象上可总结成两个关键词:胖和腻。

胖:指舌体胖,舌体两侧边缘可见齿痕。主要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舌体胖大,边缘受牙齿压迫。主脾虚和湿盛。

腻:指舌苔颗粒细腻致密,刮揩难以去除,且舌苔表面有一层油腻状黏液,或舌面湿漉漉、滑溜溜的,可有口中发甜的感觉。主湿浊内蕴。

在此推荐一款性质温和、适合全家老小一起饮用的祛湿汤饮,尤其适合4月多雨潮湿季节食用,不妨一试。

养生妙招:一碗健脾祛湿茶

【 红豆薏米芡实颗粒 】

薏米:利水渗湿,健脾胃清肺热止泄泻

红豆:行血补血,健脾祛湿,利水消肿

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鱼腥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固精消肿

栀子:清热利湿、清肝明目、消肿止痛

橘皮:健脾开胃、理气消食、燥湿化痰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蜂蜜:益气补肾、滋补肠胃、改善睡眠

每天泡一杯,3个月喝出好气色

看这里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上班一族工作压力大,平时加班熬夜、作息不规律,皮肤容易出油冒痘,精神状态差,服用一段时间的红豆薏仁芡实颗粒,痘痘消失了,皮肤变好了,整个人精神了很多!

而身材肥胖的人,体内湿气被清除后,肠胃改善,大便通畅,口臭没了,身体浮肿、虚胖的情况也随之消失。

5月养生

养心

心属火,正对应夏天的阳长之气。

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若违逆了夏长之气,不仅伤心,还会导致秋季阳气收敛不足,冬季阳气潜藏亏缺,疾病加重。

所以,5月养生,尤重养心。

养生妙招:酸枣仁茶

酸枣仁,具有养心、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之功效。常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酸枣仁在很多去火的方子中都有存在,比如用酸枣仁、百合、莲子、栀子合成的酸枣仁茶就是很好的去火药方。

看这里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6月养生

防暑

6月热辣辣的天气里,人们大都喜欢冰冰凉的食物,比如,冰棍、冰西瓜、冰镇饮料。

但凉爽和解暑,其实是两回事——冰虽然能让人在一瞬间感觉凉爽,但它并不解暑;姜貌似热辣辣,实则能解暑。所以,正应了那句老话:冬吃萝卜夏吃姜。

养生妙招:姜才是最好的解暑方

《神农本草经》说姜“味辛温……出汗、逐风湿痹”,也就是说,用点姜能协助排汗降温,防止中暑。

再者,酷暑之下人多少有点没胃口。此时来几片姜,可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据说姜辣素还能刺激胃肠黏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7月养生

养脾

7月正值长夏之际,炎炎夏日,暑湿盛行,调脾祛湿就成为当务之急。

人体的脾亦主运化,与长夏相通,与其说“长夏养脾”,倒不如说在这个季节更需要调脾祛湿,防止脾胃被湿邪所伤。

养生妙招:八段锦第三式

八段锦第三式为调理脾胃须单举,步骤如下:

①自然站立,左手缓缓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并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附应。上举时注意吸气。

②待左掌顶天,右掌按地,胸中大气已满,稍停顿后,左手下降,同时注意呼气。最后左右手自然下垂。

③左式做完,交换右式,反复5~8次。

8月养生

润燥

8月初,暑热未退,立秋已至。

天气仍很炎热,此时补身,若补品功力较猛,进补之后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喉咙疼痛等不适。那么,有没有润燥的好食材呢?有,那就是瓜类!

养生妙招:吃肉不如吃瓜

立秋前后,各种瓜都熟透了,正是一年当中最甜美的时候。过了这一茬,就要等来年。

捧一瓣西瓜或香瓜,放开肚皮大口啃,汁水横流,沁凉直入心肺,暑气顿时消了一半,多么畅快!

9月养生

秋冻

就秋季而言,“白露为霜”是一个关键的划分点。此前,为初秋,人体阳气仍充斥于外,正在慢慢的收敛中。这时如果过多过快地添加衣物,容易把人给“焖”坏。

所以,早秋应“冻”,以令人体平和稳定,逐渐地适应气机变化。而白露过后,草木凋零,早晚都变凉了,这时候就需要及时添衣加被,保暖防寒,而不必拘泥于“秋冻”。

养生妙招:糖友不宜“秋冻”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本身很难控制,如果再“秋冻”增进食量,很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幅度增大或加重并发症等后果。

再者,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还容易发生血管痉挛,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10月养生

养肺

肺属金,正对应秋天的清肃之气。

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若违逆了秋收之气,不仅伤肺,还会由于体内阳气收敛不足,变生虚寒泄泻,导致冬日闭藏无源,招致多种虚寒性病证。

所以,10月养生,尤重护肺。

养生妙招:一道酸味菜

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说:“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肺旺于秋,为避免肺金太过,克伐肝木,所以宜适当增食酸味,如西红柿、枣仁、醋等,以入肝养肝。

11月养生

冬补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冬季进补的理念早已深植民心,而坊间一直以来亦都身体力行地“贯彻”着。

冬季进补,从立冬起就可以拉开序幕了。我国不少地区,在立冬日会置办特别丰盛的宴席来补养身体,犒劳家人。

养生妙招:冬至进补最佳

冬季最值得补的日子,其实是冬至。因为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日子,那天自然界的阳气藏得最深,最适合培阳固本,补进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吸收。

错过了冬至怎么办?莫急!实际上,整个冬天都是进补的好时节,进补频率以一周1~2次为宜。

12月养生

养肾

肾属水,正对应冬天的伏藏之气。

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若违逆了冬藏之气,便会伤肾,影响阴精的积蓄、阳气的潜藏,从而干扰来年春气的正常生发,导致外感热病。

所以,12月养生,尤重补肾。

养生妙招:常按“补肾穴”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间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乃补肾的重要穴位。

每晚临睡前,可一手握住脚趾,一手来回摩擦该穴,直至足心发热,两脚交替摩擦,摩热后再入睡。或者用热水泡脚,以刺激涌泉穴,同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如果觉得《1月补阳,3月护肝,5月养心……20年的养生月历来了,每月学一个》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