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明日处暑,养生宜防秋凉,润秋燥

2022-04-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7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8月23日是处暑节气,处暑寓意着炎热暑天的结束。这时三伏已过,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在这个从炎热往寒凉过渡的节气,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赵昕提醒,要及时添衣谨防感冒,并注意祛湿润燥。

警惕秋凉防感冒

赵昕说,处暑后天气逐渐转凉,尤其昼夜温差较大,适合白天的单衣很容易在早晚受凉而出现感冒,因此处暑后应注意及时添衣,加穿外套方便身体适应环境温度。此外,还应忌饮食寒凉、少吹空调电扇,气温偏低会加重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还会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等“筋骨病”。

宜健脾祛湿润肺

“今年的夏天降雨频繁,意味着入秋后湿气会加重。”赵昕说,中医认为湿易伤脾阳。一旦脾阳受损,就会脘腹胀满、胸闷欲呕、大便稀溏等症状。食材里加点白扁豆、炒薏苡仁等药食同源的食物。白扁豆味甘,微温能健脾化湿可用于大便溏泻,同时应忌贪凉冷饮,生鲜瓜果。

此外,秋天燥易伤肺,容易出现过敏性鼻炎、哮喘、气管炎、肺炎等。处暑除了要祛湿外还要润肺,“秋燥不是真正的火,而是虚火,要用凉润之品,滋阴润肺。”她说,人们经常在秋季喝的梨汤便是很好的润肺食物,“一个带皮梨去核后加水800至1000毫升放在养生壶里煮水代茶饮。”

春困秋乏要养阴

这个时节,容易出现入睡困难而且睡眠很浅,白天感觉身体很困乏,这其实就是“春困秋乏”的表现。“人们常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即便一个夏天没生病,但经历了苦夏的消耗之后身体也会虚三分,再遇上节气转换时,就容易出现阴不足以敛阳失眠的表现。”赵昕说,中医常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之后真的要开始养阴。养阴的关键在于增加水分的补充,也要注意清补,常用食物有,山药、石斛,莲藕,银耳、百合、梨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乐琪

流程编辑:u02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如果觉得《明日处暑,养生宜防秋凉,润秋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