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秋不忘养生:戒凉戒燥,心情愉悦

2022-05-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7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中秋节不仅仅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保健养生的重要时期。北京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徐洁告诉记者,从中医角度看,秋季是自然界阳气逐渐减少、阴气逐渐增长的时期。这一时期,要从生活起居、饮食营养、情绪调节等各方面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寒热、燥湿的变化,做好养生保健。

收敛神气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后,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与之相应,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以及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尤其老年人更加明显。

徐洁表示,人们一方面应该顺应这种变化,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中秋节正好处在这一特殊时期,全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这对老年人的情绪调节非常有利。

早睡保暖

“在秋季,睡眠时间要适当延长。因为秋天白天变短,夜间时间变长,因而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中秋过后气温下降,要注意增加衣物和被褥,切莫过分贪凉。”徐洁说。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应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要求,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等。

远离“凉”“燥”

“饮食也要适应自然气候变化,中秋以后的气候特点主要是‘燥’和‘凉’,人们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角干裂,皱纹增多,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便干结等症状。”徐洁指出,应注意保持室内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多吃水果和补充水分。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是补充人体水分、防止便秘的好方法,应少吃辛辣之品,例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酒等,其性质温热,吃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症状。

此外,饮食方面还要注意不能贪凉饮冷,以免损伤脾胃。徐洁提醒,节日聚餐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诱发秋季腹泻。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校对 卢茜

图片 视觉中国

如果觉得《中秋不忘养生:戒凉戒燥,心情愉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