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季羡林一生多灾多病,却活到了98岁,他奉行的是“三不”养生之道

2022-06-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说起季羡林先生,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便是专属于他的各种标签: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另外,季老先生精通12国语言,晚年时,还将2亿私人财产尽数捐给北京大学,“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有的人一辈子顶别人几辈子,不过对季老先生而言,他的一生,却不是仅仅几个人能赶得上的。

1911年,季羡林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时,便进了私塾读书,学习《百家姓》、《千字文》、《四书》等,为日后的文学发展打下了一个深厚的基础。小学毕业后,他又参加了一个古文班,在那里,他又通读了《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书。然而,季羡林的身体却不太好,高强度的学习对他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小时候,季羡林家里很穷,他每天只能吃高粱米度日,不仅吃不饱肚子,还落下了营养不良的病根。6岁到济南之后,他还不幸感染了天花,若不是福大命大,他早就一命呜呼了。考上清华大学之后,季羡林的身体状况仍没有得到好转,感冒发烧已经成了常态;到了中年,他还染上了过敏的毛病,只要是第一次吃的东西,基本都会过敏。

2001年,90岁的季羡林被诊断出了前列腺癌和膀胱癌,按他的话说,多活一天都是赚的。意外的是,患癌之后的季羡林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渴望,在人生中最后的那段日子,他每天仍伏在书案前,一笔一划地写着什么,衰老不能阻止他,病魔也不能使他屈服。就这样,季羡林一直活到了98岁才与世长辞,当被人问及养生秘诀时,他如此答道:“我奉行的是‘三不’养生之道,即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说起不锻炼,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但实际上,季羡林反对的只是那些为了锻炼而锻炼,除了锻炼之外,几乎无事可做的“锻炼主义者”。他认为,人生的第一要务是工作,如果将时间都用在了锻炼上,便是本末倒置。年轻时,季羡林经常抽空去游泳和打乒乓球,上了年纪之后,他也没事就到北大未名湖畔去散步。

还有,季羡林一生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他之所以会把“不锻炼”作为养生之道,不过是他数十年来专心写作,无暇他顾的总结罢了。而“不挑食”,即从不忌口,他想吃什么就吃,无论是大鱼大肉,还是粗茶淡饭,他都会搭配着吃。不过,季羡林却不喜欢高盐、高糖、高油的东西,这与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个人口味有关,也许并不适用大多数人。

最后一点,“不嘀咕”中的“嘀咕”,不是指在人背后说三道四,而是不纠结。他身体不好,工作繁忙,若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保证思路顺畅。一旦他的忧虑变多,便会使思维发生混乱,影响创作。实际上,季羡林的“不嘀咕”,其实就是豁达的一种表现,除了文字以外,没有什么值得他挂念,名声、金钱、头衔,他在离世之前,统统还给了社会。

如果觉得《季羡林一生多灾多病,却活到了98岁,他奉行的是“三不”养生之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