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今日处暑!养生宜防秋凉,饮食需注意这几点!

2022-06-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今天(23日),我国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作为秋天第二个节气,“处暑”带有“出暑”即“炎热离开”之意。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

那么,处暑时节如何养生呢?#处暑养生#贡方堂中医内科金辉医师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6点:

1.春捂秋冻

处暑时节,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生,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秋冻”是古人根据春秋两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着方面的养生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能死搬硬套,冻得适度才行。“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2.预防秋燥

处暑时期会出现“秋燥”,燥热容易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则可见咽干、口干、鼻子干。

处暑前后,虽然早晚天气转凉,但中午气温依旧较高,暑湿较重,湿邪困脾,也容易让人感到疲倦乏力。

处暑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易产生鼻燥咽干、咳嗽少痰、手脚心热等,此时例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容易复发或者加重。因此,此节气宜选灸大椎、肾俞、肺俞、风门、太溪穴、神阙、关元、涌泉、合谷等穴以滋阴润燥。

3.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静心养性”。秋日渐凉,大自然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4.起居调养

对于常人而言,处暑养生的重点在于调整睡眠。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贡方堂中医表示,秋季脱发不必过度担心,可能是由于秋冬季节天气变化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调理身体,比如多吃有营养的食物,更换防脱洗发水,适当运动,这样都能够缓解脱发症状。

5.饮食调养

为了驱火祛暑,人们在夏天常吃一些苦味食物或者冷饮,往往会导致脾胃功能有所减弱,所以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食用过于滋腻的补品,脾胃一下子适应不了,很容易引发消化不良。

处暑时节则不宜过早开始“大补”,我们进补时最好选择那些“补而不峻”“润而不腻”的平补之品,这样既营养滋补,又容易消化吸收。

抵抗力差、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最好不要擅自选择补品,而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以取得更好的进补效果。

“处暑”期间,气候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

推荐中药处方:沙参麦冬汤(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适用范围】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者。

6.运动调养

处暑时节,秋高气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一些如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活动。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穴位养生

秋燥伤津亏阴,五个穴位养生到位!处暑是温差的转折点,此时的空气越来越干,燥邪易伤肺,诱发咳嗽等症状,所以养生一定要注意润燥养肺。

1、尺泽穴

此穴可以清宣肺气,润肺降火。弯曲拇指,以指腹按压尺泽,每次左右各按压1~3分钟。

2、天突穴

此穴每天按摩2次,按压力量以穴位下面出现酸麻胀的感觉为宜,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

3、太渊穴

想要止咳化痰,调通血脉的人,可以每日将拇指屈曲,垂直按在穴位上,分别依顺时针、逆时针揉动2~3分钟,每隔5分钟再进行按摩。按摩次数不限。

4、三阴交穴

阴虚体质偏于肺阴虚和肾阴虚者,每日坚持按摩这个穴位2次,可以防止或减轻燥邪伤津造成的“干”。

5、承浆穴

能使人面色红润,预防秋燥。按摩时以食指用力按揉,能感觉到口腔内涌出的分泌液,此分泌液含有可延缓衰老的腮腺素。

如果觉得《今日处暑!养生宜防秋凉,饮食需注意这几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