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立冬的民俗与养生

2022-07-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古代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如今,北郊迎冬的庆典已消逝,但人们依然在立冬时节用各种方式迎接冬天。

在食俗方面,北方人大多在立冬这天要吃饺子,因为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古代立冬还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即南瓜。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古代认为瓜代表结,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立冬节气到来,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我国南方,立冬这天补冬的方式是吃些鸡鸭鱼肉等。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冬季补冬应少食生冷食物,尤其不宜过量地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浙江绍兴,立冬亦是开酿黄酒之日,这天要祭祀“酒神”,祈求福祉。湖南醴陵人在立冬这天,要开始熏制有名的“醴陵焙肉”,这种肉用灶上的烟火慢慢熏焙而成,尤以松枝熏出来的肉为上品。

不论是“入冬日补冬”的传统,还是立冬日吃饺子的食俗,抑或为祖先烧纸钱送寒衣的旧习,都蕴含着一份郑重。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等症状。那需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

“立冬补一冬”,养生应遵循阳气潜藏的规律,以“养藏”为根本,适当进补,并辅以运动、精神调养。

饮食调养方面,“秋冬养阴”,立冬时心肺气弱,肾气强盛,饮食宜减辛苦,以养肾气。宜少吃生冷或燥热的食物,适合清补甘温的食物如鸡、鸭、鱼类、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同时,可配合一些清润滋补的药膳进行调理。

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食补和精神、起居调养要结合起来,立冬时节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静、情绪安宁外,起居方面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既保证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热水泡脚,促进机体阴阳气的调和。

立冬时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进行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运动,也可以踢球、踢毽子等,稍微出汗即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博艺欣欣

如果觉得《立冬的民俗与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