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霜降至,这些养生知识你要知道~

2022-07-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今日1时20分

我们迎来霜降节气

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气候由凉转寒

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萧瑟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若一件薄衣般的霜白

悄然无息地披在大地身上

在最后一缕秋风和一抹残阳中

冬季的脚步声渐行渐近

曾经活跃的昆虫

垂头不食进入冬眠

曾经雀跃的飞鸟

蛰伏等待下一个无霜期

而霜色愈浓,秋色愈绚烂

枫树、黄栌等树木

被秋霜“染”成了红黄色

漫山红透,如火似锦

金风飒飒,银霜沉沉

脚踩一片金碧辉煌

头顶一方晴空万里

万物纷纷展现最后的色彩

毅然走向潜藏的寒冬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此时到立冬

往往是一年中气温下降最快的时段

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霜降养生

穿着:适时添衣,避寒保暖

常言道:“出门需防三、九月。”霜降时节,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还在坚持“秋冻”的朋友们,要多加留心温差变化,平时应多备几件秋装,适时添衣保暖,切勿等到自身感觉冷了再穿衣。同时注意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霜降后尤为要注意下肢及腰腹部的保暖。此时气温急剧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骨关节疾病等都到了高发期,但身体对低温的适应度还比较差,故在多风冷雨的日子需做好防护工作,必要情况下佩戴口罩、围巾、帽子等,避免因寒冷刺激而感冒、腹痛、腹泻,或诱使旧疾、慢性病等复发。

饮食:温补润燥,健脾养胃

霜降已是深秋时,“秋燥”未尽天已凉冷,因此,饮食上要适度增加温性食物,同时注重清补,以生津润燥,固肾补肺。可多吃梨、苹果、柚子、栗子、莲子、白果、莲藕、萝卜、百合、蜂蜜、大枣、芝麻、核桃等,以防止秋燥伤肺。寒凉的食物如海鱼、虾、各种冷饮等应少吃,以免伤肺引发疾病。

民谚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进补,应该以保暖润燥、健脾养胃为主。“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药、藕、荸荠,都是这个时节富产且滋补的食物。除避免进食生冷外,可适当地增加摄入些高热量和辛温发散之物,比如,在烹饪时放些葱、姜、蒜、辣椒等调味,可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当归、桂圆、生姜等食材,对于补足阳气,驱除寒气也很有帮助。

深秋气温较低,寒冷易刺激肠胃,引发消化道疾病。曾患或已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应避免生硬、油炸、煎炒等难以消化的食物,酒类、浓茶、咖啡等刺激性较强的饮料也不宜多喝。可选择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的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蛋花汤、蒸鸡蛋、藕粉等。

居家:防寒补阳,泡脚熏炙

霜降气候多变,早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稍有不慎,极易伤风感冒,或诱发哮喘、慢性气管炎等呼吸系统旧疾,故应注重“防寒补阳”。

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脂肪层很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的影响。进入深秋,应注意脚部保暖,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可以在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状况,并减轻下肢酸痛,缓解疲劳。要注意,饭后半小时内以及过饱、过饥状态下不宜泡脚,以免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影响消化。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

除此之外,一些物理疗法也有助于补阳。如中医的温灸疗法,是将艾条点燃后,熏炙身体的一些穴位。熏足三里穴能起到养胃的作用,熏神阙穴则有补肾阳的功效。

健身:增强体质,择时锻炼

锻炼能增强体质,让机体更好适应越来越冷的天地,抵御疾病侵袭。但是,锻炼要正确选择时间。随着气温的降低,昼夜温差增大,晨间容易集聚雾气,甚至会出现霜冻现象。过早出门运动,可能容易吸入冷空气,因此,晨练的时间可以适当推后,而晚上应该适当提前,外出锻炼应尽量在太阳升起后和太阳落下前完成。

锻炼最好选择比较舒缓的运动方式,如广播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登山等,都较为适宜。需避免劳累和大汗,以防止出汗后受风寒而感冒。正式运动之前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注重关节的活动和肌肉、韧带的拉伸,防止运动过程中不必要的关节、肌肉损伤。

天气转冷,

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

作者:人民日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原标题:《霜降至,这些养生知识你要知道~》

如果觉得《霜降至,这些养生知识你要知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