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清明防忧思过度致寝食难安,保健养生应这样讲究吃喝住行

2022-07-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张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思故人,忆往昔,记者从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了解到,不少人因忧思过度寝食难安而至中医科就诊。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75岁的王奶奶(化名)说:“叶医生,我最近几日给老头折纸,准备清明的东西,夜里老是梦见老伴儿,总是睡不着……”王奶奶说到动情处眼泛泪光,一度哽咽,“老头子在世时对我很好。每天,给我倒好洗脚水。我怕冷,睡前都给我倒好热水袋把被窝先捂热。我不会做饭,老头子给我做了一辈子的饭,都是按我的口味烧……”

叶丽红副主任中医师说,情志跟五脏相互关联,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哀思悲忧恐。忧伤过度的话,忧思伤脾,就会表现为胃口不好,吃不下饭,影响到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再者,日久而致肺气虚,容易引起咳嗽、感冒。长此以往,损伤心脾,所致气血两虚,寝食难安,精神恍惚,做事健忘等。

《岁时百问》有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桃花夭灼,杨柳青舞。叶医师说,除了纪念逝者,寄托忧思,清明是万物生长的时节,更是养生的好节令。清明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吃喝住行各有讲究。

吃有讲究

清明时节雨纷纷,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又阴雨绵绵。人体此时常会因为湿气侵入而觉得四肢发麻,因此在饮食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排湿之外,还要适当养血舒筋,不宜过多食用“发物”,比如桃、杏、公鸡、笋等。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清明时节饮食需“清淡”。分量要“少”,少油、少盐、少糖,稍佐调料即可,不要吃太多,尤其是晚上;品种要“素”,不要大鱼大肉,如对蛋白的补充可以通过豆腐、豆芽等植物蛋白来替代;菜品要“鲜”,适当选吃时令菜。

推荐食物

健脾利水——薏米

健脾补肺,固肾利湿——山药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开胃健脾,减肥瘦身——冬瓜

利肝养肺,减肥,润肤美容——荠菜

利五脏,通血脉,滋阴舒肝——菠菜

喝有讲究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此时可选择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菊花茶,一般安排在午后或者晚上八点之前饮用。

菊中四君子,芳香各不同

贡菊——长于清肝明目

白菊——长于疏散风热,对肝火上亢、头昏脑胀等有缓解作用

杭菊——长于清热利咽

野菊花——长于清热解毒、消肿,对缓解上火导致的口腔溃疡、牙痛、口臭都有效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另外,清明时节每日一碗“明前茶”,也具有利水祛温,活血化瘀的作用。“明前茶”——清明前采摘制成的茶叶,主要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它是血管的清道夫,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清肝利胆。

注意:泡“明前茶”时,需用温度80℃左右的水,温度过高容易破坏茶叶的营养成分。

住有讲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起早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容易伤肝。

注意:睡眠宜足不宜长。适当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但晚睡并不是熬夜,宜每晚23时前入睡;早起也非“起得比鸡早”,宜清晨7~8点胃经最旺时,起床并进食。

行有讲究

“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闲暇之时,踏青问幽,游山戏水,陶冶性情,凝神清心,不仅可以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还有利于吐故纳新,润养脏腑。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注意:

1、准备一件可随时穿脱的外套。早晚出门时穿上,中午热时脱下,可有效预防着凉感冒等。

2、过敏体质者注意防备花粉。

养生操推荐:八段锦

功效:缓解疲劳,放松身心,提高免疫力

如果觉得《清明防忧思过度致寝食难安,保健养生应这样讲究吃喝住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