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谈天说粤 |(今晚立秋 养生牢记这些知识点)

2022-11-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4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2018年8月7日21时31分,农历六月廿六,太阳到达黄经135°,我们将在夜间迎来立秋节气。

立秋处在中伏和末伏之际,暑气仍存,天气不会马上凉爽起来。此时节,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

7日,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市县多云为主,有(雷)阵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其余市县多云,有分散(雷)阵雨。最高气温:中北部市县34℃~35℃,其余市县32~34℃。

广州市区:多云,分散(雷)阵雨,26℃~34℃。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莫急贴秋膘,调护脾胃更重要

“秋者,揫也,物于此而揫敛”,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万物结实成形,收获的季节到来了。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

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立秋凉风至”通常是北方人才能体会到的幸福,南方往往还是“秋后一伏热死人”,盛夏余热未消,此时进补为时尚早,饮食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不宜出大汗,早睡早起,收敛心神,以顺应秋气之收敛。

◎立秋养生注意事项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宁神定志, 做到内心宁静。同时, 秋季天高云淡, 适当参加一些郊游或者登山等活动, 登高望远, 非常有助于缓解悲忧的情绪。

立秋时节, 暑热未尽,虽有金风送爽, 但天气变化无常, 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因而着衣不宜太多, 否则会影响肌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易受凉感冒, 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就是这个意思。但要注意的是, “秋冻”并不是“遇冷少穿衣”。

当天气骤然变冷时, 也应适当地增衣, 以凉而不寒为宜。另外, 由于脐部是人体最易受凉的部位, 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 因此“秋冻”时要注意脐部保暖。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但南方仍天气炎热,剧烈运动过后,大量出汗易伤津耗气。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

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颚,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西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1.规律饮食

立秋过后,身体的水分特别容易蒸发,身体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血管会较脆弱。尤其是对胃溃疡、胃下垂、胃出血等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饮食、作息的规律性,以免加重胃部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2.以淡补为主

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立秋时节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 " 划清界限 " ,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立秋后应以 “淡补”为主,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因此选择一些清淡食物,如茄子、鲜藕、豆苗、丝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3.饮食营养要加强

可适当吃肉食。人们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以适当吃一些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瘦猪肉、海产品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4.吃祛湿热的药膳

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药膳,对身体大有裨益。祛湿的药材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了,《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此外,还有薏米、扁豆等。

5.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

茯苓、芡实、山药、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6.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

立秋时节怎么吃?

炒藕片

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原料:莲藕半斤,马蹄、胡萝卜、荷兰豆适量。

做法:

1.藕一节,洗干净,去皮,将藕均匀的切成薄片,小葱2根切成葱花。

2.锅内放油,烧热后,加入藕片翻炒,加入少许的白醋,可以增加藕的口感。

3.炒一会之后,加入盐和少许酱油,再加入葱花一起翻炒。

功效 :开胃健脾。

沙爹茭白肉丝

立秋吃茄子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习俗,因为,这时的茄子最为柔嫩爽口,另一件让人喜爱的时蔬,便是茭白。它一般在秋季收获,口感最佳,也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茭白含有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味甘、微寒,具有祛热、生津、除湿的功效。

原料:2根茭白 、1根胡萝卜 、150g猪肉 、1茶匙沙爹酱、1/2茶匙盐、白胡椒粉 、 1茶匙淀粉、 2茶匙料酒

做法:

1.茭白剥去外皮,洗净剖开切丝。胡萝卜洗净去皮切丝。猪肉用清水冲洗干净,切丝备用。

2.在猪肉丝中加入盐、料酒、白胡椒粉和淀粉抓匀,腌制10分钟。锅中注入清水煮沸,茭白丝和胡萝卜丝分别焯水后捞出沥干备用。

3.锅中加入沙爹酱,翻炒片刻后放入猪肉丝大火翻炒至变色,加入胡萝卜丝和茭白丝继续翻炒均匀即可。

功效:祛暑除湿

立秋是农忙的重要节气,也是开始丰收的季节,因此古代有祭祀、晒秋(挂晒农作物)、啃秋(啃西瓜、玉米及山芋)、敬灶神等传统。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是谓“以肉贴膘”。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流行于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区。

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之一,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去赏秋拍摄。

◎啃秋

“啃秋”在某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桃子吃完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悄悄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广东地区有啥有趣而特别的习俗?

◎食腊味

传统的岭南人有句俗语:秋风起,食腊味。就是说,每年农历立秋之后,北风送爽之时,制作腊味季节到来了。

风干物燥,天高气爽,适合晒各种腊味,走在家门小巷,总能闻到那阵阵的腊肉香味。广东腊味品种丰富、腊猪肉、腊鱼干、腊鸭等等应有尽有,腊味搭配蔬菜、鲜肉或者焖饭都独有一番滋味。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立秋过后不久七夕将至。据说广州人从五代之前就已经有了“摆七娘”、过“乞巧”的风俗。

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姑娘们各自在家门前或厅堂中摆设八仙桌,插上香烛,点起最好的檀香,将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配上古董珍玩、鲜花时果和胭脂红粉一起摆设陈列,供人参观欣赏,这就是“摆七娘”。

“摆七娘”在古时不仅是一种祈福仪式,还是姑娘们展示手艺、寻觅姻缘的大好机会,是一大盛事。

立秋吃糍粑是梅州地区的传统习俗,既是喜庆丰收,又可以强身补“中气”,更重要的是,糍粑是圆的凝聚,团圆的象征。立秋时节,做秋社,打糍粑,食糍粑,送糍粑,蕴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来源】南方+客户端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黄穗平教授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署名图片】南方杂志记者 影子

【通讯员】宋莉萍 查冠琳

【校对】吴荆子

如果觉得《谈天说粤 |(今晚立秋 养生牢记这些知识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