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补冬不如补霜降(远离风寒多吃这种菜)

2022-12-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阿嚏,阿嚏……

最近这段时间

身边出现了很多“喷嚏人”

的确,现在早晚出门

全杭州最流行的就是一个

冷!

而中午的时候气温又能升到2开头

但实际上不知不觉中

霜降已经来了

这样的气温也符合霜降节气的特点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养生应该如何养?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常见的东西

在中医眼中都有妙用

就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霜降的节气特点是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而“霜”正是昼夜温差变化大的具体表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之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这个时候,气候干燥、天气多变、气温骤升骤降,很容易引发疾病,因此养生很重要。

霜降养生,注意这“三防”

防秋燥

在中医上,霜降对应五行中的金,而肺主金,最容易受到伤害,尤其是深秋时节,干燥的空气会带走人体更多的水分,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人们常常会出现口唇干、鼻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的情况。

如何防秋燥?浙大一院中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李剑平副主任医师指出,民间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正是说明霜降进补的重要性,而中医养生学上讲“四季五补”,其中秋季要平补,除了少吃辛辣食物,多吃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等酸味水果以收敛肺气外,霜降还特别适合吃柿子、栗子、萝卜等食物。

防风寒

霜降时,气温下降明显,风寒湿邪容易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发生腰痛。很多人都有的“老寒腿”,也与这个时节感受风寒之邪有关,因此建议大家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需要注意腰腿部保暖。

另一方面,霜降节气还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对一些常年咳嗽的人来说,会进入一年最难受的时期。李剑平副主任也提醒大家重视呼吸道疾病预防,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戴好口罩,预防疾病。

防秋郁

深秋时节,万物萧肃,人容易受环境、气候的影响,导致心情郁闷,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季节性情感障碍,因此要注意防秋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早睡早起,保证精力充沛,避免秋乏的发生。

可以进行适当的日常锻炼或者利用周末时间出去走走,一方面增强抵抗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保持乐观情绪、神志安宁,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身边这两种常见的植物

都是很有价值的中草药

如果这段时间出去走动,很多人会发现,路边的菊花已经含苞待放了,菊花是杭州的道地药材,俗称杭白菊,品质较其他地方都佳。其实,赏菊不仅是霜降时节的民俗,菊花在中医学上也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

民间一直有“霜打菊花开”的说法,霜降时节,菊花开得正旺盛,它也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草药。《神农本草经》就提及“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菊花味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而其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还有抗菌消炎、防治心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

霜降后,可能气温要真正走“下坡路”了,不少人都会偶感风寒,其实除了吃药,中医科专家还推荐了一味很常见的中草药——芫荽,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香菜。

《本草纲目》记载“芫荽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芫荽归肺、脾、肝经,具有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麻疹透发不畅,食积,脘腹胀痛,呕恶,头痛等。研究发现,芫荽内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其挥发油含有甘露糖醇、苹果酸钾、正葵醛等,可开胃醒脾。

如果觉得《补冬不如补霜降(远离风寒多吃这种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