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在研究中国的菜系时(人们通常都要提到素菜和清真菜)

2023-01-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3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大家好,我是脸脸,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的菜系!

素食清供

在研究中国的菜系时,人们通常都要提到素菜和清真菜,或者单独列出两个菜系来。一般的菜系都有特定的地域分布范围,而清真菜尤其是素菜却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它们的形成经历了长久的历史过程。

关于素菜素食的起源,饮食史学家们的意见极不一致,或以为与佛教有关,或以为很早起源于史前社会。首先在素食的定义上,各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指肉食之外的蔬食,或指佛教徒的斋食。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及其弟子,他们在沿门托钵时,遇荤吃荤,遇素吃素,并无什么禁忌。

最早的佛教教义并没有规定绝对不许食荤,如释迦牟尼《四分律》说,佛教徒可食“不见、不闻、不疑为我而杀之肉”,指出凡特地为僧众杀生的种种肉不可吃,其他净肉则可以食用。在中国,大力首倡素食的据说是南朝的梁武帝,他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徒。天监十年(511年),梁武帝集合一批沙门,与他们共同立誓永断酒肉,并以此“羞天下沙门”。

又集中僧尼1448人于华林殿,请云法师讲《涅槃经》中“食肉断大悲种子”之文。实际上,在此前从刘宋时开始流行的《梵纲经》就明白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又说“不得食五辛”,五辛指大蒜、革葱、韭、薤、兴渠,这已经是极严格的戒律了。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素食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不过还不能据此认定素食在中国是起源于佛教。

一般来说,素食是相对肉食而言的,是完全以植物类食品为主。素食素菜在中国大约是与农业的发明同时开始的,在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经济门类以后,素食便在原始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到了当代仍是如此,在广大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中,仍然是以素食为主。在古代,“肉食者”是统治者的代称,而平民百姓则是当然的素食者,即所谓“藿食者”。

当然,平民百姓并不是素食主义者,肉食在他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他们并非甘心于素食。后来的素食倡导者则完全不一样,他们甘心于素食,当然他们的出发点并不是一样的。我们在他们中间,既可以看出佛教徒的慈悲之心,也可以看到山居高士的淡泊之志,还可以看到吃腻了的贵族们的尝鲜之趣。

虽然素食有久远的历史渊源,但作为一个菜系的形成,当是在宋代才开始的。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以及唐代昝殷的《食医心鉴》,虽也提到过一些蔬食的制作方法,但那些蔬食与后世的素食还不能相提并论。到北宋时,都市中出现了专营素食素菜的店铺,《梦粱录》所载市肆素食就有上百种之多。这时的素食研究著作也较多,林洪的《山家清供》一书,就是一本以叙述素食素菜为主的食谱。他还著有《茹草纪事》一书,收录了许多有关素食的典故与传闻。还有陈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也是一部极力提倡素食的著作。

明清两代是素食素菜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到清代时,素食已形成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三个支系,风格各不相同。宫廷素菜质量最高,清宫御茶膳房专设素局,能制作二百多种美味素菜。寺院素菜或称佛菜、福菜,制作十分精细,蔬果花叶皆能入馔。民间各地都有一些著名的素菜馆,吸引着众多的食客。

明清人对素食抱有不同的态度。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十九卷,其中第十二卷载有家蔬55种和野蔬91种的烹调方法,而第十一卷叙述的肉食类馔品只有50种,表明作者偏重素食,符合他的“日用养生务尚淡薄”的原则。

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也是一位烹饪行家,他著了一本《随园食单》,在“素食单”和“小菜单”中记有80余种蔬素菜品的烹调方法,袁枚说:“菜有荤素,犹衣有表里也。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看来他算是个提倡荤素结合的人。清代还有一位佛教徒叫薛宝辰,撰有《素食说略》,记述了清末流行的170余种素食的制作方法。他是一位绝对的素食主义者,反对杀牲,反对食荤。

他认为只知肉食者都是昏庸之徒,而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无不都以淡泊的生活来表明自己的心志。他还特别指出,素菜如果烹调得法,味美亦不亚于珍馐。

他劝人素食,可谓情真意切,他说:一碗肉羹,要许多禽兽的生命换来,喝下去又有什么味道呢?试想这些动物在飞跃跳游时的自在样子,再想想它们被捕获后的样子,再看看将它们送到刀砧上的样子,真让人难过得不忍心动筷子。这就是一个佛教徒的慈悲心肠。

素食者又不都是佛教徒。明代陈继儒的《读书镜》有一语说:“醉醴饱鲜,昏人神志。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这其中所追求的另一番清净的境界,代表着相当一部分文人的思想。

素菜以绿叶菜、果品、菇类、豆制品、植物油为原料,易于消化,富有营养,利于健康。现代医学证实,许多素菜如香菇、萝卜、大蒜、竹笋、芦笋等,都具有抗癌和治癌作用。素菜还能仿制荤菜,形态逼真,口味相似。这些都是素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

到了现代,中国素菜已发展到数千种,烹调技法也有很大进步。这些技法大体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卷货,用油皮包馅卷紧,以淀粉勾芡,再烧制而成,名品有素鸡、素酱肉、素肘子、素火腿等;二是卤货,以面筋、香菇为主料烧制而成,品种有素什锦、香菇面筋、酸辣片等;三是炸货,过油煎炸而成,有素虾、香椿鱼、咯炸盒等。

各地素菜名厨辈出,技艺高超。北京的“全素刘”,源出宫廷御茶膳房的御厨,能烹制242种名素菜,主料有面筋、腐竹、香菇、口蘑、木耳、玉兰片、竹笋等70多种,汤料有十几种,全是素菜荤做,独树一帜。上海玉佛寺的素斋,名菜有素火腿、素烧鸡、素烤鸭、红梅虾仁、银菜鳝丝、翡翠蟹粉等,全采用塑料。重庆慈云寺素菜,以素托“荤”,如开席的四碟冷菜,为香肠、鸭子、鸡丝、花生仁,均以面筋、豆制品为其主料制成。其他热菜也全取素料,命以荤名,制作绝妙。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就关注我吧!

如果觉得《在研究中国的菜系时(人们通常都要提到素菜和清真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